修作风 知敬畏 树德行 正家风
——学习《准则》《条例》的体会
甘州区长安镇党委书记 谢青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前夕,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这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举,对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通过近期的学习,我充分认识到两项党规的颁布实施,是党内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贯彻落实好这两项党规,对于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发展党内民主、严明党的纪律,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两项党规一正一反、相互配套,《准则》坚持正面倡导、重在立德,是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能够看得见、够得着的高标准;《条例》围绕党纪戒尺要求,开列“负面清单”、重在立规,划出了党组织和党员不可触碰的“底线”。现就学习两项党规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修作风,不忘入党为官的初衷。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我们都是人民的勤务员,从政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我们一定要永葆人民公仆本色,一门心思造福广大群众。要摆正位子,给自己准确定位,即自己本来就是百姓,不能“当官做老爷”。晚清中兴名臣胡林翼说过这么两句话,“以做百姓之心做官,以做私事之心治官事”,朴素的语言贴切折射出为官的事理。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我们应时刻心里想着百姓、装着百姓,以深切的民本关怀赢得百姓的支持。要挑起担子,把加快发展的担子挑起来,始终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忠于职守,扎扎实实为百姓干实事。廉洁自律和干事创业不是对立的,“为官不易”不能“为官不为”,遵守规矩不能无所作为。要努力促进发展,按照中央和省委确定的战略目标,立甘州发展基础,以“人一之,我十之”的艰苦努力,千方百计抓好重大基础设施、产业、民生项目建设,持续推进长安赶超发展。
知敬畏,始终坚持廉洁用权。心存敬畏,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思想觉悟,也是领导干部政治上成熟的表现。领导干部要常怀敬畏之心,特别是在对待权力方面,要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坚持做到为民用权、公正用权、依法用权。敬畏人民,做到为民用权。习总书记强调:“党的领导干部必须清楚,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权力是神圣的、高山仰止的。”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时刻牢记,人民赋予我们的权力,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为民办实事。每一个领导岗位,都是党和人民赋予的重大职责,都是一份重托,我们必须胸怀敬畏之心,必须以诚惶诚恐的心情、大恭大敬的姿态对待。所以,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牢记岗位权力姓“公”不姓“私”,始终把“公”字摆在首位,在思想上划清楚公与私的界限,在行动上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任何时候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要牢固树立党纪国法红线不能触碰、党纪国法底线不能逾越的观念,始终在党纪国法范围内履行职责,习惯在党纪国法的约束下行使权力;要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守党的组织纪律和工作纪律,带头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双十条”和市委“八项要求”,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自觉在法律约束下用权,在制度笼子里用权,用制度管住权力运行,从制度机制上防止权力滥用和权力腐败。
树德行,植牢修身做人的根本。中华民族历来推崇以德立人,有着“道德当身,故不以物惑”、“仁者爱人、故以德正人”、“官德如风,民德如草,风之所向,草之所从”的古训。孔子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这都说明了一个朴素的道理,“修身正己,正己才能正人”。党员领导干部要时刻用党章的标准要求自己,自重、自省、自警、自律,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要常慎独,要用“显微镜”查问题,用“放大镜”看危害,用“多棱镜”找根源,心中有戒,做到任何时候都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
正家风,始终坚持廉洁齐家。《大学》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准则》中对党员干部的要求突出注重家风,把党员领导干部修身齐家摆在重要的位置,要求我们党员领导干部要正确对待亲情,做到“发乎情,止乎礼”,关爱不溺爱、善待不纵容,决不允许亲属利用自己的公权来谋取任何私利。在今年党中央、国务院举行的春节团拜会上,习总书记对家庭建设问题的生动论述中提出的:“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所以我们领导干部执政施政当以治家为本,要在“正好家风、管好家人、处好家事”上下工夫,使家庭真正成为自己拒腐防变、永葆本色的坚强阵地,真正以良好的家风养成廉洁的作风、促成优良的党风、孕育向善的政风。
(编辑:康永强)

扫一扫,关注清廉张掖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