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廉政要闻 > 县区动态 > 民乐县 > 正文

民乐:勤廉清风聚正气

发布时间:2015-01-12 00:00:00来源:本站原创作者:李育才 分享

      

         过去的一年,民乐从县城到乡村,从党员干部到普通群众,都深切感受到了身边的变化: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少了,厉行节约日渐成风了;职能部门推诿扯皮的少了,群众办事越来越顺畅了……这是该县抓作风、惩腐败,提效能、优环境带来的可喜变化。

靠实“两个责任”,凝聚工作合力

         该县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坚持党风廉政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手硬、双促进双落实”。及时贯彻落实省委党风廉政建设“3783”主体责任体系,制定出台实施意见,对落实“两个责任”提出明确要求。县委常委会多次听取纪检监察工作汇报,县委全委会对全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进行研究讨论。县委主要负责人以上率下,认真落实“四个亲自”制度,自觉尽责“不甩手”;班子成员全面履行“一岗双责”,主动担责“不缩手”。建立逐级约谈制度,层层传导压力,县委和县纪委主要负责人带头约谈乡镇、部门主要负责人和纪检监察组织负责人,带动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与班子成员谈心谈话,督促班子成员抓好分管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全面推行乡镇、县直部门主要负责人及纪(工)委书记、纪检组长年度“三述”制度,5名乡镇及部门主要负责人向县委全委会述纪述廉述作风。强化责任制考核,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实行“一票否决”、“一案双查”,倒逼各级各部门和领导干部把责任紧紧抓在手上,牢牢扛在肩上,确保责任落实到位。

强化廉政教育,筑牢思想防线

         立足教育为先,坚持因人施教,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廉政教育,筑牢思想防线,避免“越底线”、“踩红线”。对党员领导干部开展重点教育,充分利用各级中心组学习会议逢会必讲,依托党校培训逢班必学。大力普及条规教育,组织机关事业单位的3400多名党员干部参加廉政法规知识测试。深入开展廉政警示教育,县级四套班子领导、乡镇和部门主要负责人赴高台红西路军纪念馆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精神,到甘州区廉政教育基地、民乐看守所接受现场教育,以案说法、汲取反面典型教训。对56名拟提任为副科级以上职务的领导干部进行任前廉政法规知识考试,对167名转任领导干部开展任前廉政谈话。强化对重要岗位工作人员的教育管理,通过推行“双线并行两化管理”的廉政风险防控模式,举办预防职务犯罪知识讲座,提醒他们不闯“红灯”,不踩“黄线”,自觉做到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拓展“一屏一报一网一栏”的宣传教育效应,开展“每月一主题”的“廉政好声音”宣传教育。深入推进廉政文化“六进”创建活动,新建廉政文化示范点10个,全力营造学廉、讲廉、倡廉的的社会氛围。

持续查纠“四风”,优化发展环境

         2014年5月24日晚,央视《新闻联播》栏目播出《民乐县厉行节约从办公开始》,重点报道了该县公务接待实行“同城不吃请、乡镇廉政灶、村级零接待”制度和“三公”经费月公示、季报告、定期核查的典型做法,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去年,该县把监督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坚持节前发信号、严明纪律要求,节中抓检查、紧盯违纪问题,节后严问责、强化通报曝光,狠刹不正之风。共查处违反作风纪律规定问题10起,处理23人,给予党政纪处分3人。加强“三公”经费监管,县上成立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县财政统一管理监督乡镇和部门的财政财务收支,从源头控制“跑冒滴漏”,去年压缩“三公”经费30%,集中财力为民办实事。深入开展效能风暴行动,集中整治不作为、慢作为、廉而不勤等"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探索推行“权力清单”制度,累计取消行政审批事项33项。持续推进三级便民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压缩办理时限,全年共办理各类服务事项4147件、办结4118件,办结率达98.7%。

聚焦主业主责,严肃查办案件

        突出查办案件和执纪监督两大主业,各级纪检监察机构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县纪委整合优化内设机构,大力清理议事协调机构,乡镇纪委书记、部门纪检组长不再分管纪检监察以外的工作,全县纪检监察组织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进一步向办案和监督工作倾斜。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有责必问,建立完善全员办案、分片巡查、案源排查、联合协查、乡案县审等办案机制。突出办案重点,坚持文明依法安全办案,全县共受理信访举报130件,同比增加78件,增长150%;立案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28件39人,同比增加14件,增长100%;给予党纪政纪处分31人,免予处分2人,其中科级干部11人。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倒查追责,紧盯“不落实的事”、严查“不落实的人”,对“不作为”的严厉问责、“乱作为”的严肃惩治、“慢作为”的限期整改,共对低保资金、扶贫资金管理使用和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中存在问题的8名责任人进行了责任追究。(李育才)


(编辑:郭登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