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玥(左)在入户填写居民信息表
习近平总书记说“脚踏在大地上,置身于人民群众中,会使人感到非常踏实,很有力量。”按照组织安排,我有幸于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到甘州区普家庄村担任村主任助理。回首两年的驻村生活,从驻村伊始的懵懂无知到驻村结束时的依依不舍,有欢笑,有泪水,有困惑,有收获,这些宝贵的经历都凝聚成为我成长道路上不可磨灭的印记,助力我走向成熟。
驻村之初,我一直心生惶恐,害怕自己无法融入集体,担心自己做不好,内心焦虑不安。为了更快的了解村情民情,融入群众,我每天坚持跟着村干部走村入户,在村民眼中刷着“存在感”。“大爷,家里几口人啊”“大姐,今年的两癌筛查做了吗?”“大妈,国家反诈APP下载没?不会的话我帮你下……”随着和群众的接触越来越多,村民也从刚开始见我时的“这是谁?”变成了“这是咱们村的驻村干部小罗。”
刚开始入户时,常有村民问我各种问题。“姑娘,我前几个月生了场病,钱花了不少,能给个低保或者临时救助吗?”“我儿子马上大学毕业了,他的党关系能不能转到村上?”“丫头,手机上怎么交养老保险?”面对这些问题,我一开始显得不知所措,不知该怎么回答,只能由旁边的村干部代答。为了尽快摆脱这种窘境,我充分发扬纪检监察干部敢于担当、勇于学习、敢于啃硬骨头的精神,以奋发有为的姿态迎接工作中的各类挑战,坚持白天实践,晚上学习,遇到不懂的马上主动向镇村干部请教,很快就从一问三不知的业务“小白”变成了独挑大梁的“多面手”。
“我和你说了也没用,我的问题你解决不了,别浪费我时间。”“您别激动,我是咱们村的驻村干部,您有什么困难可以跟我说,我尽量帮您协调解决……”入户交谈中我了解到刘某的妻子身患癌症,高额的治疗费用致使家庭生活比较困难,就主动联系了镇政务便民服务中心,并帮助他准备了临时救助申请材料。“罗主任,快进屋来坐。告诉你个好消息,我媳妇的临时救助下来了,给了一万块呢,真是谢谢你了。”从那之后,每逢路过他家门前,他总是很热情地跟我打招呼。我也深刻地感受到,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在与群众打交道时必须始终站稳人民立场,保持为民情怀,真心实意为群众办事,才能真正走进老百姓,做群众的“贴心人”。
两年时间里,我积极参与村级各项工作,时刻展现新时代纪检监察干部敢打敢拼、冲锋在前的良好形象。人口普查期间,从摸底信息录入到人户分离,从长短表填写到编码汇总,我和村干部加班加点、走村入户,保证了人普工作如期高效完成;疫情防控期间,与村“两委”、社长、党员和群众志愿者共同作战,逐一做好核酸筛查、政策宣传、值班值守工作;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期间,我坚持“白+黑”“5+2”守在道路硬化、路灯架设等项目一线,见证了村组道路从砂石路变成水泥路,荒芜废弃的操场变成了村民娱乐休闲的广场,堆满干草的羊肠小道变成了通畅干净的消防通道……
两年的驻村经历让我收获良多。驻村工作虽苦虽累,但身处乡村振兴最前沿的我们,特别是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必须敢于担当、勇于奉献,不断在复杂环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难题,努力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高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从挨家挨户的走访调研中,我了解了群众的所需所求;从亲身参与疫情防控中,我感受到了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从纷繁复杂的基层工作中,我学会了紧盯目标任务,化繁为简……这些都将成为我今后的巨大人生财富。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结束驻村工作,回到纪检监察岗位,我将牢记总书记“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的殷切嘱托,认真总结驻村工作经验,学思践悟,笃行不怠,始终保持“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著,发挥“不待扬鞭自奋蹄”的主观能动性,敢于担当,积极作为,努力成为一个政治过硬、本领高强、勇于担当、忠诚守纪的新时代纪检监察干部,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市纪委监委第一监督检查室 罗玥)
(编辑:郝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