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涛(左一)在介绍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
基层实践是培养锻炼干部的“练兵场”。2021年8月,我受组织选派到高台县巷道镇挂职锻炼。一年多来,我时刻以纪检监察干部的标准要求自己,用心用情帮扶群众,妥善处理好与当地基层干部的关系,并充分发挥个人特长,积极为当地发展出谋划策、献计出力,用踏实肯干的实际行动诠释着“纪检监察人”忠诚干净担当的誓言。
心入基层 与群众打成一片
习近平总书记教导我们,“脚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到乡镇挂职以来,面对新的工作环境和新的工作岗位,我主动走进群众,了解村情民意。“老大爷,家里养的牛羊接种疫苗了吗”“王大哥,葡萄大棚收益咋样”“刘婶儿,家里有啥困难没”……通过坚持每天深入田间地头、进村入户,和群众拉家常、谈生产、话发展,虽然脸晒黑了,但却和镇村干部群众越来越“心贴心”了。记得刚来的时候,全镇上下正在积极开展生态环境卫生整治“回头看”,有些村民家中只有留守老人和儿童,房前屋后的清理工作很难完成。于是,我和镇村党员干部一起帮助群众腾挪清理砖木杂物,挑粗大的梁柱抬,捡大块的杂物搬,虽然累点,却赢得了大家的认可,干部群众看我的眼神都充满了信任,这也为后来顺利化解多起群众上访和已售城镇住宅历史遗留“登记难”问题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必须以身作则时刻保持作风扎实严谨的良好品格,既要“身入”更要“心入”基层,只有走进基层,才能了解基层诉求;只有融入群众,才能知道群众冷暖,才能把群众的小事办实,把实事办好,才会赢得群众的认可与信任。
千难万难 问计群众就不难
“王书记,群众说什么也不愿种小麦,咱们的任务很难完成呐……”到巷道镇工作后,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在落实小麦种植任务中,群众考虑种植小麦收益相对低于其他经济作物,一开始都不愿意种,让我们的工作难以开展。
粮食是国之大者。作为纪检监察干部,我非常清楚完成小麦种植任务对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再难也要坚决完成全年既定目标。在请教了几位镇领导,走访了几位种粮能手后,我利用晚上农闲时间开始按家按户做工作,一方面学习宣传中央1号文件要求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算政治账;另一方面,和群众坐在一起商议种粮能手提出的通过套种玉米和复种燕麦等方式弥补收益短板的可行性,算经济账,让大家明白种小麦不仅能为粮食安全做出自己的贡献,在收益上同样不吃亏,加上种粮补贴,还能小赚一些呢。一户一户走下来,感觉磨破了嘴皮子,跑坏了鞋底子,但欣慰的是终于赢得了群众的支持,纷纷表示,将响应国家粮食安全政策的号召。之后小麦春播工作全面铺开,一台台农耕机来回打磨整地,播种机发出阵阵轰鸣,春风里扬起了泥土的芬芳……我联系的3个村全部超额完成种植任务,并建成了一个200亩连片种植示范点。
干成几件事 挂职日子不虚度
到镇上挂职后,我就一直琢磨如何让集体经济收入薄弱村快速增收致富。通过走访了解镇村有利条件和资源禀赋,查阅学习相关资料,在同事的帮助下,提出推广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得到了镇领导的支持和村上的积极响应,并确定了先建设集中连片示范点,再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经过大家“5+2”“白加黑”的不懈努力,仅半年时间,东联村五六社88户闲置屋顶建设光伏发电项目建成,每年将为村集体增收约10万元,户均增收1000元。正远村、亨号村、殷家桥村等4个村也争取到发展光伏发电项目资金120余万元,项目建成后,每年收益预计可达到18万元,为村集体经济“提标倍增”行动作出积极贡献。此外,在委机关的关心帮助下,我还为太安村争取到基础建设帮扶资金38万元,为正远村争取健身器材1套……看着镇上党的建设、经济发展、村容村貌一天天发生喜人的变化,我更加为能够参与到乡村振兴蓝图建设中感到自豪和荣幸。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作为纪检监察干部,在基层一线中体会着工作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在田间乡野间积累了成长进步的宝贵财富,可谓是收获满满。对我个人而言,巷道镇既是一幅山明水秀的美好愿景图,又是人生第二故乡,我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努力为建设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和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双一流”巷道添砖加瓦。(市纪委监委派驻市市场监管局纪检监察组副组长、高台县巷道镇党委挂职副书记 王 涛)
(编辑:郝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