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南县白银乡纪委立足地域实际,突出民族特色,创新廉政宣传教育形式和载体,唱响“廉政好声音”。
精心打造“廉政好声音”教育平台。乡纪委将廉政教育基地建设好、管理好、使用好为根本,在乡机关设立廉政讲堂,举办了“白银乡纪检委员与村务监督委员培训班”、“白银乡村级事务规范化管理培训班”等,为全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供了强有力保障。各村在农家书屋设立了廉政图书角,收集廉政季读、廉政法规读本、廉政光盘等书籍、影像资料4类80多本。深入挖掘蒙古族特有的廉政文化元素,将廉政谚语、廉政格言、廉政观念、廉政故事等制成展板,悬挂在乡机关、社区、各农牧村活动室,在小集镇道路两旁制作蒙汉双语廉政警示语、精神文明建设、思想道德教育等广告牌60幅,在各村委会外还设置了廉政宣传牌标志、廉政宣传橱窗等,在全乡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
日益丰富“廉政好声音”宣传内容。乡纪委紧紧抓住廉政宣传教育这根主线,以开展各种活动为载体,将廉政文化建设融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全过程。今年,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乡机关开展了系统学习一遍法规原文、开展一次书记上廉政党课活动、一次革命传统教育、一次先进典型学习和一次警示教育、举办一次廉政法规知识测试“六个一”为内容的廉政法规宣传月活动。上半年,党委中心组专题学习8次,书记上廉政党课2场,观看《四风之害》、《八项规定一年来》等廉政教育警示片5场次,机关36名干部职工参加了廉政法规知识测试,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唱红歌、演讲比赛主题活动3次,切实增强了廉政宣传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供了思想保障。
深入挖掘“廉政好声音”活动载体。为不断创新反腐倡廉教育的新形式,深化反腐倡廉教育效果,丰富农牧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营造风清气正,廉洁草原的文化氛围,乡纪委依托乡流动党校、组建业余自乐队,开展了“送清风、扬正气、促和谐”为主题的廉政文化进帐篷巡映演出活动,精心挑选了《焦裕禄》、《生死抉择》、《长征》、《周恩来的四天四夜》等一批内容健康向上的先进人物和红色经典影片下牧业,入帐篷进行巡回放映,把廉政文化的触角延伸到牧区的每一个角落。同时发放廉政宣传画册,共赠送廉政书籍200余册,廉政警句汇编80多册,70多名党员领导干部接受了教育,受教育面达100%。深入挖掘蒙元文化,以举办那达慕文化艺术节及重要节庆日为契机,通过采用图板、农牧民自编自演文艺节目等形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廉政知识、宣传廉洁从政模范和先进典型,使每一个人都成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参与者、宣传者、监督者,营造全民反腐的良好社会氛围。今年集中开展廉政文化宣传活动3次,全乡200多户600多群众受到了廉政文化教育。
不断创新“廉政好声音”传播途径。为更好地利用现代信息手段,打造加强党风廉政教育的有效载体,实现党员干部和农牧民群众廉政教育“全天候、零距离、常态化”。乡党委建立手机短信共享平台,通过群发方式,将廉洁从政的各类资讯及时传送到每名党员干部和农牧民党员的手机上。在此基础上,乡纪委通过开设微博、微信,建立门户网站廉政好声音专栏等形式,定期编辑有关反腐倡廉的文字、图片和影音资料,及时发布、传递活动动态、廉政讯息、评论舆情等情况。同时,充分利用电子屏滚动播放廉政警句格言和廉政公益广告,使身边的党员群众起到潜移默化的廉政宣传和教育。今年上半年,累计发送微博、微信、短信30余条,播放廉政公益广告、警句20余条,使广大党员通过“廉政好声音”接受了廉政文化熏陶和教育,受到了广大农牧民党员群众的欢迎和好评。
(编辑:卢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