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县纪委在履行监督执纪问责职责中,聚焦基层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采取多元化教育、常态化监督、制度化问责三项措施,切实加强对村干部的监督管理,全面治理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教育多元化,增强自律意识。一是党性教育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县委党校、县农村远程教育平台等教育资源作用,加大对村干部轮训力度,举办了全县农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暨精准扶贫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培训班,县委书记和县长分别进行了专题辅导,县纪委书记上了党风廉政建设专题党课,教育村干部遵纪守法、坚守底线。全县303名村“两委”负责人和精准扶贫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与200名机关干部聆听了党课。二是警示教育常抓不懈。坚持在县电视台办好“作风观察”专栏,采取“通报+检讨+曝光+整改”的形式,先后将9起违反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案件从现身说法、思过悔改、整改提高、以案释纪的角度进行了通报曝光,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组织召开领导干部警示教育大会,全县近700名副科级以上党员干部接受教育。通过县委书记讲廉政党课,专题辅导《准则》《条例》、通报纪律审查工作情况,分析案件特点及原因,达到了以案明纪的效果。三是廉政活动贯穿全程。围绕党章和两项法规,开展经常性党纪党规教育。今年将结合开展“两学一做”教育,面向全体党员开展廉政法规知识测试、《党章》《准则》《条例》知识竞赛、“忠诚、干净、担当”主题演讲比赛三项廉政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廉政法规,倡廉政新风,树廉洁形象。
监督常态化,筑牢防范屏障。一是倒逼乡镇纪委落实监督责任。下发《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分解表》,量化责任目标,实施百分制考核,并通过监督检查、集中约谈、大会述职、民主测评等环节全面考评,倒逼乡镇纪委监督责任执行到位。2015年8个乡镇纪委自办案件27件,占全县案件总数的51%。二是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全县110个行政村配备专职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对村务决策、村务公开、干部廉洁自律等方面进行监督,村级财务支出情况须经过村务监督委员会集体审查签署意见,村务公开内容必须经村务监督委员会审核、签署意见后方可进行公开,打通监督“最后一公里”。三是积极动员人民群众参与监督。进一步拓宽和畅通信访举报渠道,聘任16名党风政风监督员,在电视台、门户网站、《西部山丹》、清廉山丹微信平台公布举报电话,设立监督举报箱,广泛动员群众监督村干部。
追责制度化,构建惩治机制。一是加大部门协调联动力度。加强纪检监察、审计、财政、司法监管和涉农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实现信息共享,抓住关键人、关键环节、关键事项,紧盯资金流向,紧盯审批环节,做到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监管跟着资金走。二是加大政策落实督查力度。强化对精准扶贫项目等涉农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牵头对6个乡镇13个精准扶贫村的扶贫专项资金和帮扶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对发现的1起项目资金支付不合规的问题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处理。对涉农项目监管不到位的12名党员干部进行了诫勉谈话或提醒约谈,及时防范和处理村干部巧立名目、虚报冒领、套取国家专项资金和截留、挪用、侵占、贪污惠农资金等问题,确保了政策落实到位。三是加大违纪案件查处力度。把严格管理、严肃问责、严厉惩处贯穿村干部管理全过程,对违反相关问责事项的村干部,按规定启动问责程序,依法依纪从严处理。严肃查办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救灾救济专项资金使用等方面的村干部失职渎职案件,严肃查处村干部以权谋私、贪污受贿,侵占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等违纪违法案件。2015年以来,全县纪检监察机关立案查处村干部违纪违规案件20件,分别给予30名村干部党纪处分。
(编辑:康永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