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基层转作风 亲民为民见真情
—民乐一线工作法开启便民服务“直通车”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启动以来,民乐县在完善领导干部带头改进作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接访下访、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等制度的同时,深入推行“一线工作法”,构建便民服务机制,提升服务能力,密切同群众的血肉联系,有效破解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开启了便民服务的直通车。
送便利到一线 架起干群“连心桥”
“我和老伴已经60多岁,由于没有孩子,这几年的低保等社会救助资金都是自己到镇政府办理,有时来去得好几趟极不方便。现在好了,需要办什么事情,只要给包村干部打个电话,他们就亲自上门办理,再也不用来回跑,比以前方便多了。”说起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该县新天镇闫户村村民杨平年深有感触。
该县坚持主动访民揽事、为民理事、代民办事,在党员干部中大力倡导推行“干部代办制”,围绕代民所言、理其所愿,在各村建立村级便民服务点、驻村干部代办员、党员代办员“三位一体”的便民服务网络,党员干部全程代办当好服务员,了解群众需要代办的事项、整理材料、做好台账、跟进进度、及时反馈,解决代办服务全覆盖的问题;围绕代民办事、理其所需,推出以政务民生服务大厅为中心,以三农、综治、文化、计生、新农合、养老保险、土地流转、民政服务为一体的“1+
送技术到一线 念好群众“致富经”
“以前看到辣椒生病,我只能干着急,什么办法也没有。现在不仅专家教授时常来给我们讲解辣椒种植及管理技术,有问题还可以随时打电话请教,方便了种植户,也进一步增强了我们致富的信心。”洪水镇烧房村村民金福堂说。
该县把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作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在推广农业科技、加强技术培训、提升农民素质、服务产业发展中的作用,着力培育外聘教师、县内专业技术人员和乡土人才三支队伍,打破传统的“教室里面搞培训”模式,通过入户进棚、田间地头座谈、巡回指导、电话回访等形式,沉下身子深入基层跟踪指导服务,持续开展“联乡包村挂项”活动,确保技术培训在一线、服务指导在一线,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念好群众“致富经”。先后邀请专家教授开展农业专业技术及师资培训189场次,培训7850人次;多次组织双孢菇专家对全县双孢菇种植基地进行现场指导,并组织电教中心人员录制双孢菇实用技术培训6集;精心编写符合该县实际的《民乐县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技术规范》培训教材,免费向广大农民群众发放。至目前,全县制定农民技术骨干培育等特色培训项目实施方案11个,组织开展各类培训286场次,培训9630人次,发放科技包4000个、科技资料2.56万份、科技光盘5860张。
送政策到一线 当好群众“引路人”
该县全面落实县级领导包乡挂点、机关干部驻村蹲点等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安排县级领导深入贫困村和各自双联行动联系点,深入宣讲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并编印下发农村党员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简明读本、惠民政策宣传手册、农牧业高产高效典型选编及实用技术手册等农技资料。县政府出台关于坚持扩量提质增效并重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1号文件后,积极组织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向群众讲解文件内容,让群众了解具体的优惠政策、补助标准。通过讲政策、送技术、理思路,切实把党员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推动三大转型、深化三县建设的发展战略上来,进一步增强了创实业、兴产业、富家业的信心。(李选民
(编辑:郭登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