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某已经不在本村居住好多年了,为什么还能领取低保资金?低保评定非常不公平,其中是否存在村干部弄虚作假的问题。”针对民乐县南古镇某村村民反映低保对象认定不精准问题,县纪委监委充分运用“1+1+1+2”片区协作机制,统筹人员力量,迅速开展核查。经查明,该村村委会主任、村党支部原书记和村委会文书3人利用职务便利,违规为长期不在户籍地居住的亲属何某办理低保救助,领取补助资金2.5万余元。同时,还存在其他违纪违法问题。2024年9月,3名村干部分别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县纪委监委以此案为契机,推动民政部门将“人情保”“关系保”等问题纳入集中整治范畴,对全县2924户10234名低保人员开展资格条件专项核查,通过大数据筛查比对、入户走访核实,清退不符合条件的低保对象513户1429人,收缴死亡人员冒领违规资金1.54万元,向纪检监察机关移送问题线索1件。
与此同时,县纪委监委督促民政部门组织业务人员、村级社会救助协理员入户摸排需救助对象信息,并跟进救助对象需求进行政策匹配,对符合条件人员纳入救助范围。集中整治以来,新增低保对象354户709人,共发放各类救助资金4095.47万元、惠及1.4万余人,确保“应纳尽纳、应享尽享”。村民王大爷在领取到低保金后感激的说,“这次整治力度非常大,我也享受到了救助政策,这笔钱对我来说真是‘及时雨’,解决了眼前的困难。”
针对查办案件中暴露出的问题,县纪委监委强化以案促改,推动组织、农业农村等部门联合出台《民乐县村(社区)党务、村(居)务、财务公开工作指南》,全面规范村级公开公示工作,将权力晒在阳光下,让群众明白,让干部清白,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同时,推动民政部门制定完善《民乐县城乡低保定期核查制度》《民乐县村(社区)社会救助协理员考核管理制度》,从源头上预防“人情保”“关系保”及虚报冒领、吃拿卡要、优亲厚友等违纪违法问题发生。(供稿:尚飞)
(编辑:王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