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廉政要闻 > 县区动态 > 临泽县 > 正文

临泽:织密“三资”治理网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5-08-04 10:00:03作者:临泽县纪委监委 分享

走进夏日的临泽乡村,沃野千里间洋溢着蓬勃生机。这场生机的背后,离不开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规范管理与高效利用。近年来,临泽县纪委监委以专项整治为抓手,通过系统施治、全域治理,让沉睡的集体“家底”变成了乡村振兴的“活资产”,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注入了强劲动力。

双轮驱动  筑牢整治根基

“村里的钱怎么花、集体土地租给谁,现在都明明白白贴在公示栏上,我们老百姓心里踏实!”看着村务公开栏里详细的收支明细,临泽县蓼泉镇湾子村村民王大爷笑着说。这一变化,源于临泽县持续三年的“三资”管理专项整治行动。

自专项整治开展以来,县纪委监委与农业农村部门拧成一股绳,建立工作专班与监督专班“双专班”机制。工作专班聚焦财务管理、经济合同等六大整治重点,制定精准清查方案;监督专班则下沉镇村全覆盖指导,督促落实村务公开制度。县纪委监委班子成员分片联系7个镇和7个重点村,通过提级监督推动解决资金回收不及时等问题31个,为专项整治打下了坚实基础。

智慧赋能  擦亮监督眼睛

“以前查一笔账要翻好几本台账,现在打开省级‘三资’监管平台,各村的资产负债、合同签订情况一目了然。”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小李演示着平台功能,屏幕上7个镇 606 项帮扶项目资产的权属信息清晰可查。这是临泽县推动“智慧监管”的生动实践。

在保持村级资产所有权、资金使用权不变的前提下,该县整合纪委监委、财政、民政等部门力量,将2021-2023年的帮扶项目资产全部录入省级平台,完成2024年度清产核资。同时,通过片区协作、“室组”联动等方式开展交叉监督,让集体资产在阳光下运行。如今,平台不仅能实时查看资金流向,还能预警异常交易,为“三资”管理装上了“电子眼”。

铁腕整治  守护集体家底

“没想到拖了5年的集体地租,这次真的追回来了!”新华镇西街村村民们看着公示的4万元回款单,难掩激动。这是该县严查“三资”问题的一个缩影。

专项整治中,临泽县坚持“自查+督查”双管齐下。农业农村部门和7个镇全面摸排,发现公地流转金未收回等问题28个,已整改22个,追回资金236.31万元。纪检监察机关更是利剑出鞘,查处典型案件19件,处理23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5人,形成了“查处一案、警示一片”的震慑效应。

民生导向  共享治理成果

在倪家营镇汪家墩村的“零工驿站”里,村民们正在登记务工信息。“村里建了土地银行,我家5亩地托管出去,既能领租金,又能在驿站找活干,一年多挣4000多块!”村民张大姐算起增收账,喜上眉梢。

临泽县始终把群众获得感作为检验整治成效的标尺。全县规范续签机动地合同1800 余份,提供政策咨询、纠纷调解等服务1600人次。平川镇贾家墩村翻修灌溉渠道,让千亩林地成活率提升至90%;蓼泉镇湾子村重新签订430亩荒地租赁合同,每年为集体增收14万元;汪家墩村搭建的4个服务平台,带动群众户均增收400 元。从追回欠款到盘活资源,一个个务实举措让群众感受到了“三资”整治带来的实惠。

建章立制  实现常态长效

“韩某案警示我们,必须堵住制度漏洞。”县纪委监委工作人员拿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办法》,这是在剖析胜利村原村委会主任韩某违纪违法案件后修订的新规。

临泽县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在查处案件的同时,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推动修订完善“三资”管理办法、土地流转指导意见等制度,建立定期会商、台账调度等5项机制。各村还通过学习《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规定》,开展警示教育,让“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权”成为村干部的自觉行动。

如今的临泽乡村,集体“家底”更清了,干群关系更亲了,发展底气更足了。这场从“专项整治”到“系统治理”的实践,不仅守护了集体资产,更激活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为基层治理现代化书写了生动注脚。(供稿:赵泾善)


(编辑:王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