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教育预防,构筑“不想腐败”的自律机制。对村干部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党的宗旨教育、政策法规和党纪条规教育、廉洁履职教育、警示教育和典型教育等,不断强化农村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抓制度保障,构筑“不能腐败”的防范机制。重点落实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按照“管用、实用、好用”的原则,加大制度建设力度,健全完善了“议事、管理、业务”三大类25项必建制度,为村级事务规范运行提供了依据。不断规范村干部的履职行为,实现用制度管人、管钱、管事,让村级组织的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廉政风险防控向村一级延伸,在明责确权、规范流程的同时,系统查找廉政风险点,并针对每个风险点制定了简捷、实用、操作性强的防控措施,特别是对财务收支、资产资源处置、低保评审发放等重点村级事务,依据办理流程绘制了村级事务廉政风险防控图,明确了易发环节、操作规范和监督措施,促使村干部牢固树立了知风险、抓防控、常自警、不涉险的廉政意识。
抓民主监督,构筑“不易腐败”的约束机制。充分发挥多渠道监督作用,加强对村干部履职行为的全程监督。一是全面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重点对村级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核,对村级集体“三资”管理进行监督,督促村级重大事项按照制度进行决策,并对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督促村干部加以改正。二是实行不定期抽查制。由各乡镇有关工作人员不定期地对各村议事规则、村级事务民主决策、村务公开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纠正。
抓检查考核,构筑“不敢腐败”的惩治机制。通过公开述职、民主测评、个别谈话、目标责任考核等程序对村干部进行考核,考核等次作为村级班子和村干部评先评优、奖励惩戒和组织调整的主要依据,并与村干部的年终考核和报酬待遇相挂钩。
(编辑:卢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