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纪委监委派驻市财政局纪检监察组准确把握和运用“三个区分开来”,通过严格管理和热情关心结合、严格约束与正向激励并重,切实做好受处理处分干部管理使用的“后半篇文章”,不断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
实施“舒心工程”,做实做细干部思想政治工作
运用政策感召和人文关怀,让干部充分感受到组织的良苦用心,是纪检监察机关执纪执法的法宝。日常监督工作中,该纪检监察组注重从思想、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加强关心爱护,强化正向激励引导,最大限度的保护和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结合落实《张掖市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实施办法》《张掖市关于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的实施意见》等意见办法,以做细干部思想工作为抓手,充分运用提醒谈话、批评教育等形式,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及时“查漏补缺”。特别是对受处分干部开展经常性谈心交流活动,帮助“掉队”干部放下包袱轻装上阵、重新出发。
“组织对我的处理不是简单、冷冰冰地问责,而是注重事情的前因后果,让我感受到一种关怀和厚爱。”因把注册资产评估师职业资格证书挂靠某评估事务所受到党内警告处分的吴某深有感触地说。
“客观公正地对被问责干部予以‘精准画像’,并将教育延伸到其受到纪律处分之后,既能温暖人心,又能让他们消除心中顾虑,大胆干事创业,起到挽救一人、教育一片的效果。”该纪检监察组负责人表示。
实施“暖心工程”,帮助“掉队”干部再出发
“受处分后,人生就此灰暗?”“还有没有机会重新站起来?”……这是大部分受处分干部的担忧。该纪检监察组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妥善解决受处分干部“后顾之忧”,使干部尽心谋事、尽力干事。
对犯有小错小过被组织处理的干部,该纪检监察组牢固树立“严管厚爱不溺爱”理念,在加大监督执纪力度的同时,认真开展教育管理和关心关爱工作,持续开展干部回访教育工作,通过谈心谈话、回访教育等方式,帮助其分析情况、找出原因、打开心结,给予“问题干部”改过自新的机会,做到小过即问、小错即纠,最大限度保护干部,让“掉队”干部重燃干事创业激情。对因工作不作为、酒驾等被给予党纪政务处分的干部,该纪检监察组一方面帮助其正确认识并改正错误,另一方面通过“三看”( 即:看错误性质,是工作原因还是违法乱纪;看犯错原因,是客观原因还是主观原因;看个人表现,既看一贯表现,也看犯错后的表现)全面考察被处分干部影响期内现实表现,对考察合格且符合提拔使用的,及时向驻在单位党组进行推荐和建议。
2019年至2020年,受处分人员中有1人晋升为四级调研员,1人被提拔使用到正科级领导岗位,2人晋身为一级主任科员,有效激发了“后进”同志的工作热情,其中2人次年度考核为优秀等次,1人被评为“优秀党员”,在驻在单位中引起强烈反响,起到了良好示范引领作用。
“真的没有想到,我还能获得提拔。”受到党纪处分后,张某一度十分消沉。如今,疫情防控、复产复工、乡村振兴……到处可见他的身影。
实施“百年工程”,建立激励干部担当作为长效机制
为不断激励财政干部在新时代有新担当新作为,该纪检监察组针对部分干部存在的不敢为、不想为,怕被问责、怕被处分的思想顾虑,将“三个区分开来”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建议驻在单位党组先后出台《张掖市财政局科室(单位)和工作人员综合考核办法》《机关工作效能建设制度》《重点任务督查督办细则》等配套制度,树牢唯实唯干“硬标尺”,极大地调动了驻在部门干部工作积极性。
同时,积极开展容错纠错工作,对秉持公心、程序完整,但因人力不可为等客观原因出现的偏差失误,做到不追究或者免于追究,最大限度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引导党员干部消除“怕出事、怕犯错、怕担责”的思想顾虑,进一步塑造了财政干部清清爽爽干工作、兢兢业业抓落实良好精神风貌。
“容错不是简单地免责、包庇纵容,而是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宽严相济的原则下,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该纪检监察组负责人表示。
“单位里,已然形成了心齐气顺心无旁骛的干事氛围。”市财政局办公室主任康福贤说道。(郝志国)
(编辑:郝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