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贯通协调机制运行以来,重点对审计反馈问题整改、乡村振兴考核、历史文化名城和文物保护、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供热、农民工欠薪等领域存在的问题,采取‘纪委+两办+行业部门’的方式开展联动监督检查8轮次,向相关监督主体制发《监督检查建议》8份,推动问题整改62个......”近日,张掖市委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在监督贯通协调机制会商研判会上介绍相关工作情况。
构建以党内监督为主导促进各类监督贯通协调机制(简称“1+9”监督贯通协调机制),是张掖市委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决策部署及省委工作要求的创新举措。此前,张掖市委出台《关于建立以党内监督为主导促进各类监督贯通协调机制的实施意见》,着力构建以党内监督为主导,促进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财会监督、统计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9类监督贯通协调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切实把监督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
《实施意见》逐一明确了市委强化全面监督职责,市纪委履行专责监督职责,市委工作部门履行职能监督职责,党的基层组织履行日常监督职责,全体党员发挥民主监督作用,人大、政协、审计等9类监督主体发挥职能监督作用,并制定印发市委监督贯通协调机制信息收集报送、信息资源共享、会商研判、措施配合、线索移送、问题整改闭环管理等6项工作制度,打通各类监督贯通融合断点、堵点,打破信息、成果共享壁垒,着力构建“职责明晰、目标统一、步调协同、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监督格局。
市委办公室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统筹协调、推动工作的职能作用,推动各类监督相互协作、贯通配合、凝聚合力。一方面通过梳理监督重点、明确监督任务、汇总监督成果,联通信息“孤岛”,做到事项集中交办、结果集中反馈、问题集中解决。另一方面,督促相关监督主体根据重点监督任务,制定监督检查方案,组建监督检查组,采取同步监督、联动监督、联合督促等方式开展监督检查,变“单打独斗”为“集群作战”,形成监督、处置、治理的强大合力。至目前,共指导督促各监督主体结合行业实际建立完善协作配合制度19项,各监督主体共享信息106件(次),开展会商研判16场(次),移送线索58件,措施配合22次。
“建立‘1+9’监督贯通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党内监督的主导作用,推动各类监督力量整合、程序契合、工作融合,有利于更好解决责任落实不到位、力量统筹不高效、督导检查不深入、协同衔接不顺畅、发现问题不精准等突出问题。同时,引导推动各类监督主体树立全局意识,有助于形成反腐败工作合力,增强监督治理效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张掖提供坚强政治保障。”市委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监督贯通协调机制建立运行以来,各监督主体围绕承担的重点工作任务和行业系统重点监督事项共开展行业监督检查114次,协同监督检查78次,督促整改问题2189个,有效释放监督叠加效应的同时,形成了“监督的再监督”震慑效应。
“各监督主体要持续主动把行业系统承担的工作重点和监督职能职责放在系统监督、贯通监督的‘大监督’格局下谋划和推进,形成既各司其职、各履其责,又相互协作、形成合力的工作局面,实实在在以高质量监督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近日,中共张掖市委有关负责人在监督贯通协调机制汇报座谈会议上强调。(供稿:郝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