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央纪委、省纪委先后下发推进纪检监察监督巡视巡察监督审计监督贯通协同的指导意见和实施办法,对“三类监督”贯通协同作出具体部署。近日,张掖市纪委监委在认真学习、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牵头制定形成“制度+指引+流程+导图+机制”全流程工作指南,明确纪检监察监督、巡察监督、审计监督职责任务和工作流程,推动“三类监督”衔接顺畅、配合有效、贯通协同、形成合力。
广泛学习调研,理清贯通协同任务
为理清三类监督贯通协同职责任务,协作配合重点环节,市纪委监委成立工作专班,深入6县区纪委监委、巡察办、审计机关,围绕“协同什么”、“如何协同”、“谁来协同”进行广泛调研,全面了解掌握“纪巡审”三方协作配合中的经验做法和存在问题,并针对存在问题座谈交流,听取意见。同时,市纪委机关、市委巡察办、市审计局多次召开座谈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纪委指导意见和省纪委实施办法等有关文件精神,研究解决当前全市纪检监察监督、巡察监督和审计监督在沟通配合、协作联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困难,听取意见建议、深入研讨交流、提出具体措施。工作专班在充分吸纳调研工作和座谈交流成果的基础上,依据上级文件精神,借鉴学习外地经验,反复斟酌修改、精心打磨完善,制定了“纪巡审”贯通协同全流程工作指南。
细化流程机制,明晰三方职责任务
工作指南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制定依据,主要是中央、中央纪委和省纪委监委有关推进纪检监察监督巡视巡察监督与审计监督问题线索移送、贯通协同的相关制度规定。第二部分是“指引+流程+导图+机制”,指引从党委领导、纪委统筹,安排部署,履行各方职责,工作会商,问题整改监督,线索移交查办,成果运用,总结等8个方面对“纪巡审”三部门各自承担的职责任务进行细化分解;流程以图表形式明确贯通协同的关键环节;导图明确“三类监督”贯通协同的程序要求、相互关系和主要任务;配套建立信息共享、工作会商、协同配合、深度参与、线索处置、成果运用等6项机制。
工作指南中指出,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巡察机构、审计机关要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强化工作统筹,共同确定监督重点或重点行业领域,并列入各自年度工作计划强化监督。纪检监察机关对巡察、审计发现反馈问题的跟进监督,对移送的问题线索建立台账、专人管理、优先处置,对类案问题深入分析研究,适时部署开展专项监督或专项治理,并应巡察机构和审计机关商请,按规定采取查询、调取等措施,强化专业手段支撑;巡察机构在开展巡察时,把纪检监察机关、审计机关发现的重要问题及整改情况列为巡察监督的重要内容,并根据纪检监察机关建议,适时部署开展专项巡察;审计机关在开展审计时,对纪检监察机关、巡察机构发现涉及经济领域的重要问题作为审计工作的重要内容,并根据纪检监察机关建议,适时开展开展专项审计调查。通过贯通协同联动,促进监督力量融合、资源互动共享、问题随时反馈、线索及时移交、监督质效提升,努力实现“1+1+1>3”的监督效果。
凝聚监督合力,提升监督工作质效
针对工作力量不足的问题,张掖市纪委监委从纪检监察、发改、财政、审计、住建等11个部门抽选177人组建监督检查人才库,在开展监督检查、审查调查、巡察工作时,统一从人才库中按需调派,加强资源配置,强化专业支撑。在今年开展的五届市委第一、二轮巡察中,从人才库抽调工作人员成立10个巡察组,对18个市直部门开展巡察,对县区4个乡镇64个村(社区)党组织开展提级巡察,巡察进驻前,纪检监察机关、审计机关及时向巡察组反馈信访举报、监督检查、案件查办以及审计发现问题等情况;巡察组将反馈问题纳入巡察监督内容,着力发现问题背后的腐败问题。第一轮巡察反馈问题489个,督促整改393个。在“三治理一挂牌”专项行动中,坚持审计先行、巡察跟进、监督查处,审计清查教育、农业、水利项目138个,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197个;监督检查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1115个,累计收缴资金222.94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纪巡审’贯通协同的关键环节、重点任务、职责分工,在监督检查、专项巡察、经济责任审计等监督工作中,加强资源调配、整合人员力量、提供专业支撑,一体化联动监督,推进‘三类监督’深度融合,切实提高监督质效。”市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说。(供稿:代国银 杨义磊)
(编辑:郝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