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大河乡营盘村高原夏菜基地上,技术人员完成了水肥一体化设施安装工作,村干部组织村民代表现场学习设备的使用、维护等知识。“这种水肥一体化设施灌溉技术,既提高了水肥利用率又节约了成本,彻底改变了原来那种大水漫灌、过量施肥的方式。”大河乡营盘村党支部书记曹金丽说。
昔日的“苗木地”,如今成了营盘村的“致富田”。
今年年初,大河乡纪委主动下沉一线,围绕为民办实事开展了日常监督检查,在营盘村走访时群众普遍反映——
“营盘村的耕地以前种了苗木,这几年苗木卖不出去,把地占住好多年了。”
“我们的地光照特别充足,好多老板过来想流转,有意向种蔬菜。”
“目前最紧急的事就是把地上滞销的苗木清了,然后才能种其他的。”……
随后,督察组直奔现场,420亩耕地全部种满了云杉苗木,面对询问,党支部书记曹金丽无奈地说:“来了几个张掖的老板,谈了几次,但是清理苗木成本实在太高了,一直没达成合作。”
“把监督的‘点’要放到群众的心坎上。”大河乡纪委第一时间向乡党委汇报了情况,并把营盘村土地效益低难题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点督办项目。为了解决营盘村土地效益低难题,乡党委及时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案。在乡纪委的督促下,营盘村党支部组织党员、群众代表,赴临近县区实地考察,和多家企业协商,最终成功与甘州区禾源农牧有限公司达成合作。
按照“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联营模式,成功流转340亩土地,建起城郊有机高原夏菜种植基地。
今年的西蓝花、紫甘蓝、娃娃菜喜获丰收,村民不仅通过土地流转获得租金,更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今年我在我们村高原夏菜基地打工,栽苗、除草、采收总共挣了9000多元,心里美滋滋的。”营盘村村民宋爱梅说。
“随着近日水肥一体化及智能滴灌设施安装完成,营盘村产业转型发展又迈了一大步。从开始走访入户了解情况,到组织村民召开动员会、带领村民走出去观摩考核,最终签订合同,乡纪委工作人员都全程参与,并督促跟进此项工作进度,我们要把监督的重点实实在在放在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事情上。”大河乡纪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陶晓海)
(编辑:王梦婷)







甘公网安备 620702020005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