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研讨 > 正文

落实监督职能 打造阳光平台

2014-11-24 00:00:00来源:本站原创作者:杨友寿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这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科学判断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对惩治和预防腐败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战略思

考,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制度性安排,充分体现了对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再认识、再深化、再实践。强化纪委的监督责任,切实将思想统一到中央纪委和省市纪委的决策部署要求上,全面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使命,切实发挥党内监督专门机关作用,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主业,突出抓好执纪、监督、问责,这是当前和今后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的重大政治使命。
    张掖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作为全市唯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承担着全市工程建设、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各类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组织实施和运行管理。成立一年多来,中心以深入推进全市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为目标,切实构建公平、公正、公开的阳光交易平台,在实现公共资源交易从分散到集中、从无序到规范、从低效到高效的跨越中,始终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贯穿交易工作始终,构建起了一整套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交易运行体系和监督监察机制,探索和走出了一条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纪检监察工作的新路子。结合工作实际,现就落实中心纪检组监督责任的思考和实践与大家共勉。
    一、思想上站位要高
    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成立之前,建设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国有产权出让等交易分属不同职能部门,规则不一,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缺位、失位、越位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制约和影响了公共资源交易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建立统一、有序的公共资源交易体系,就是要把资源配置权交给市场完成,让行政权力退出市场,使政府职能与市场职能分离、管理机构和交易机构分设,最大限度地维护市场正常秩序,有效防止掌握资源的部门和人员利用手中的权力以权谋私,从根本上铲除暗箱操作、权力寻租的土壤和条件,最大限度地降低腐败现象的发生率,确保公共资源交易监管体制集约化、资源配置效益化、运作机制透明化。为此,做好公共资源交易纪检监察工作就要始终做到学习上不放松、思想上不懈怠、创新上不止步。一是强化学习,树立全局观念。到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任职后,面对新环境、新任务、新担当,为尽快熟悉业务,充分利用中心集中开展“业务学习提升月”活动的有利时机,重点学习《招标投标法》《政府采购法》等法律法规,熟练掌握工程招投标、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的操作规范和业务流程,不断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准确把握落实“两个责任”、实现“三个转变”等纪检监察工作新特点、新要求,厘清纪检监察工作的边界和定位,找准工作的结合点和着力点,种好“责任田”,把好监督关。二是主动跟进,树立担当意识。深刻认识工程交易、政府采购、产权出让等领域腐败问题易发、多发的实际,进一步坚定推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的信心和决心,坚持把交易工作延伸到那里、监督监察就跟进到那里,不旁观、不甩手、不缩手,主动作为,敢于担当,切实把监督职责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实到行动上。三是拓宽视野,树立亮剑精神。虽然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作为新时期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大改革举措,全国范围内没有统一的顶层设计,全省范围内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但是决不能固步自封、畏首畏脚,破旧立新、大胆实践,始终把改革创新、推动阳光操作作为交易工作的努力方向,用“零容忍”的态度和决心把权力牢牢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坚决维护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秩序“依法交易、服务第一、公正至上”新常态。
    二、制度上始终要严
    万事严中取,功绩实中显。只有牢牢扎紧制度的笼子,方能形成不敢腐、不想腐、不能腐的体制机制。在构建中心交易运行流程、内部机构设置、人员岗位设定上,始终做到高起点设计、高标准要求、高效率运行,把严格程序和制度落实贯穿于平台建设中,确保每个步骤都能看得见、查得到、管得住。一是健全完善交易规程。参与起草并严格落实《张掖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工作方案(试行)》《张掖市市级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监督管理办法(试行)》,修订完善和优化工程交易、产权交易、政府采购进场交易流程,多次与行业主管部门衔接沟通,明晰进场交易项目范围、步骤、时间安排及交易过程中的重点环节和细节问题,使项目交易有章可循、规范操作,确保入场交易公开、公平、公正运行。二是规范单位内部管理制度。赴省公共资源交易局、武威、酒泉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考察学习,借鉴运行机制、制度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在此基础上,制定完善岗位职责、集中学习、党风廉政、档案管理等30多项管理制度,为中心加强管理、规范运行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证。三是严格细化工作职责。针对工程交易、产权交易和政府采购的特点,严格落实“六统一”和“三位一体”监管体系。同时,学习借鉴外地成功经验,简化和优化工作流程,在交易过程中,严格按“分段管理、交叉组织”的原则,使入场登记关、报名受理关、交易评审关、结果公示关、中标办理关环环相扣、层层监督、相互制约,避免把关不严、跑风漏气。四是强化科技监控应用。按照“开标区、评标区、公共服务区、办公区”4个功能区的布局,对交易中心现有交易服务功能区布局进行完善和调整,更新改造交易中心电子显示屏、LED显示屏、高清监控系统等硬件设施,建立方便社会各界、行业主管部门和交易主体监察平台,实现了交易过程可见、可查、可控。五是注重制度长效落实。由中心纪检组牵头成立中心监督检查小组,切实加大对交易各方的监督监察,尤其是场内违规交易行为认定、监督职能落实、信访举报查处等环节,使纪检监察职能前移、主业凸显。制定下发《改进作风提升服务质量十项规定及责任追究处理办法》《关于规范服务行为化解廉政风险的通知》等文件,明确了交易行为“十五不准”,推进中心廉政风险防控常态化建设。
    三、监督上着力要准
    维护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秩序,净化公共资源交易生态,深入推进“三转”,聚焦主业,厘清职能职责,中心纪检组义不容辞、责无旁贷。通过一年多来的运行和探索,深深体会到:只有抓住交易中心、行业监管部门、招标单位、中介代理机构和评标专家队伍这5个方面,聚力攻坚、强化规范、多管齐下,才能从源头上找准发力点、牵住“牛鼻子”,真正推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和中心纪检监察工作向纵深发展。一是交易中心全程见证。按照《张掖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工作方案(试行)》和《张掖市市级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的相关要求,严格执行首问负责、限时办结、服务承诺等制度,全力打造“零障碍”进场、“零关系”办事、“零利益”服务、“零干扰”交易的优质服务环境。对交易环节始终做到全程见证、全程记录、全程服务,严格落实交叉管理、限时办结和“十五不准”等规定,做到守法规、有底线、不逾矩。二是监管部门有效监督。认真落实好各行业监管部门监督职能,把好前期资料文件审查关、招标公告和招标文件审核关、交易过程监督关。同时,加强对行业内投标人的规范性管理,及时受理交易投诉,做好答复工作,尤其是加大对投标过程中违规行为的处理、处罚力度,自觉维护和净化招投标交易环境。三是招标单位积极配合。招标人、出让方、采购人认真履行好法律法规赋予的权利和义务,遵守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的相关规定和制度,熟悉和掌握招投标、拍卖、出让、采购等相关专业知识,主动配合代理委托人和交易中心工作人员完成交易工作。对投标人指定、资格审查、专家抽取、开标等环节,始终做到公开、公正、尽责、守纪,严格遵守招投标法律法规和组织纪律要求,确保项目公平交易。四是专家评审客观公正。按照《公共资源交易综合评标专家库管理办法(试行)》的相关规定,及时做好评标专家补充、更新,始终保持各行业专家结构优、数量足、专业精。强化评标专家对行业内招投标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学习,积极适应当前招投标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自觉履行对评标专家的规范和要求,对评标工作切实做到不泄密、不徇私、不舞弊,客观公正、有理有据、独立自主、廉洁评审,确保依法评标、按规定标,切实体现权威性,不断提高精准性。五是中介机构规范服务。严格执行《张掖市公共资源交易中介机构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做好工程交易招标投标代理相关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着力提升招标文件编制质量,扎实做好报名、招标文件发售及开评标期间各项服务工作。充分发挥中介机构在政府、市场和企业之间的联系纽带作用,主动与服务对象和交易中心进行对接,不断提高招投标代理业务的能力和水平。依法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原则,严格遵守业务规则和职业道德,主动接受监管部门、交易中心和社会各界的监督,自觉维护全市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秩序。(作者: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党组成员、纪检组长 杨友寿)

(编辑:郭登通)


扫一扫,关注清廉张掖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