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研讨 > 正文

强化担当 改革创新 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

2014-10-16 00:00:00来源:本站原创作者:杨翠琴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

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此作了深刻论述。省委十二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甘肃省委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的意见》,提出着力构建和全面实施“3783”主体责任体系。省委王三运书记也多次对落实“两个责任”进行了全面深刻的阐述。党委、纪委要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是政治责任更是政治纪律。我们必须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牢固树立“抓党风廉政建设是本职、不抓党风廉政建设就是失职、抓不好党风廉政建设就是渎职”的意识,把落实“两个责任”时时放在心上、牢牢扛在肩上、紧紧抓在手上,强化担当意识,坚持改革创新,全力以赴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一、深化认识,增强责任意识

思想认识是行动的先导。落实“两个”责任前提是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增强“三种”意识,着力解决好党风廉政建设“谁来做、做什么、怎么做、做得不好怎么办”的问题,使各级党委、纪委要成为权责对应、名符其实的责任主体,成为以上率下的领导者、以身作则的执行者和以点带面的推动者。一是强化主体意识。各级党委、纪委必须把落实“两个”责任作为义不容辞的政治使命、作为必须种好的“责任田”,切实加强实际领导,彻底清除“抓业务是硬任务,抓廉政是软约束”的消极思想、“不出腐败是成绩,抓出腐败是问题”的错误观念,始终保持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在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中体现党委、纪委和党员领导干部应有的责任担当,真正做到不松手、不甩手、不缩手。二是强化主打意识。各级党委必须切实扛起党风廉政建设的领导责任、执行责任、推动责任,纪委必须切实担负起监督责任,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党委“一把手”既要乐于“佩花戴帽”,也要敢于“黑脸摘帽”,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以立说立行的做派、求真务实的作风带动班子成员和各级党委履行好主体责任。三是强化主抓意识。各级党委必须坚持“既挂帅又出征”,书记必须亲自抓、主动抓、严格抓,不当甩手掌柜,做到全面领导、问题督导、教育引导和压力传导相统一,把管人管权管钱管事的“家务活”做到位,确保职责权力延伸到哪里,组织监管就跟踪到哪里;腐败风险潜藏在哪里,配套措施就跟进到哪里,不留死角、不留隐患、不留“特区”。
    二、抓主抓重,做到守土尽责

落实“两个”责任根本是要抓好党风廉政建设重点任务落实。各级党委、纪委必须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部署要求,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放在突出位置,主动担当,带头履责,做到常研究、常部署,常教育、常治理,以“四抓”促责任落实,推动全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开展。一是抓导向,选好用好干部。必须严格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和四项监督制度,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严把干部推荐考察关,坚决防止带病提拔,干部提拔前及时征求纪检监察、检察、计生、信访、审计部门意见,严格实行拟提拔任用干部人选党风廉政“一票否决”。不断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对乡镇、街道、部门分类设置考核指标,加大干部考核评价中德和廉的权重,真正把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干部选拔出来。二是抓查办,坚决惩治腐败。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有腐必惩、有贪必肃,纪检监察机关必须主动作为、依法履行职责,健全办案协调机制,加强案件线索管理,拓宽案源渠道,创新办案方式,不断加大案件查办力度。坚持注重抓早抓小,全区各级纪委约谈室要严格落实廉政约谈制度,对党员干部身上的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制止、早纠正,对苗头性问题及时警示提醒、诫勉谈话,防止小毛病变成大问题。三是抓重点,加强作风建设。聚焦八项规定精神抓整治,建立每月开展一次检查、下发一期通报、解决一些问题、问责一批人员的常态化监督检查机制,组建固定检查组,将集中检查与分散检查、日常监督与专项检查、明察与暗访、发现问题与督促整改相结合,紧盯时间节点,从细节入手,从具体问题抓起,一项一项整治、一件一件抓落实,对违规违纪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典型问题点名道姓通报曝光。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抓整改,巩固深化扶贫资金、救灾资金、教育乱收费、公职人员吃空饷问题等专项整治成果,以突出问题的解决带动作风的全面好转。四是抓源头,规范权力运行。强化党风廉政教育,深入开展理想信念、党纪国法和廉洁自律教育,突出抓好警示教育、示范教育、岗位教育和谈心提醒教育,严格执行新任领导干部廉政法规考试和廉政谈话制度,不断深化廉政文化建设,培育良好社会风尚。强化权力规范运行,实行权力监控“五项制度”,即各单位“一把手”“四不直接分管”、会议末尾表态、任中审计、廉政谈话及重点工程建设廉政责任考核制度,全面推行廉政风险防控“双线两化”管理,开展党务、政务和司法等各领域办事公开,真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最大限度地遏制腐败现象的产生。强化制度执行,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健全完善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认真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加强重要部门和关键岗位领导干部交流,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用法规制度规范党员干部行为。

三、传导压力,完善责任体系

建立完善责任体系是推进“两个”责任落实的关键。必须按照图表式分责、链条式传导、网格式覆盖、倒逼式追责的思路要求,完善机制,强化措施,逐层分解责任,层层传导压力,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全面落实。一是明确界定责任。认真落实省委《意见》和市委、区委《实施意见》,采取精细化管理的方式,对党委、行政、纪委的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进行层层分解、逐条细化,建立各级党组织主体责任清晰的明细表和坐标系,进一步明确抓党风廉政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具体要求,把“两个责任”明确到每个人身上,做到层层有明确之人,事事有负责之人,层层传导压力、层层督查落实,确保责任落实到位。进一步强化各级党组织的集体领导责任、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的第一责任意识和和班子成员职责范围内的领导责任,确保责任主体任务明确、履责有依、问责有据。二是加强监督检查。按照管理无盲点、监督无遗漏、廉政有保障的要求,切实加强监督检查,实行月检查通报、年考核奖惩,严格执纪监督,坚决纠正工作不尽责、措施不到位、任务不落实的问题,促使党委、第一责任人、班子成员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三是强化考核考评。进一步健全完善组织领导、分析研判、谈话提醒、监督联动、选任把关、倒查问责、风险管控等制度机制,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一级抓一级、层层抓推进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健全完善党风廉政建设检查考核、结果运用、责任追究等制度,加大对各级党组织履行主体责任的考核权重。细化量化主体责任的考核标准,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把考核结果作为对领导班子总体评价和领导干部业绩评定、奖励惩处和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形成以考核明职责、定奖惩、树导向、促落实的浓厚氛围。四是严肃执纪问责。完善责任追究办法,对每一个具体问题都要分清党委负什么责任、纪委负什么责任、相关部门负什么责任,明确区分个人责任与集体责任、直接责任与领导责任。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对敷衍塞责、不抓不管造成不良后果和恶劣影响的严肃追究责任,对发生重大腐败案件和严重违纪行为的部门和单位,实行“一案双查”,既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又要倒查追究相关人员的领导责任,真正做到有错必究、有责必问。

四、改革创新,扎实推进“三转”

“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是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机制创新、提高腐败治理能力的重要举措。我们必须聚焦薄弱环节,坚持改革创新,大力推进纪检监察机关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促进切实有效发挥监督职能。一是收指成拳,突出主业。纪委必须严格按照党章和行政监察法赋予的职责,理顺职责关系,合理配置力量,确保落实纪委书记、纪检组长主抓纪检监察工作,使纪检组织和纪检干部回归本位、集中精力抓好执纪监督和案件查办。对应省市纪委内设机构设置,对内设机构和人员进行整合优化,加大执纪监督和办案工作力量,实现工作重心、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进一步向办案和监督工作倾斜。二是创新方法,增强实效。必须积极摒弃惯性思维,改进方式方法,更加科学高效地履行执纪监督职责。监督检查突出主动性,改变以往参与式被动监督为立项式主动监督,变“过程监督”为“倒查追责”;查办案件突出零容忍,坚持“大小并重”,既打“老虎”,又对“苍蝇式”腐败亮剑;挽救教育突出抓早抓小,前移教育关口,经常性对领导干部“扯扯袖子”、“咬咬耳朵”;执纪问责突出严肃性,坚持有错必纠、有责必问、问责必严,实行“签字背书”和“一案双查”制度;作风建设突出常态化,建立常态化监督检查机制,持之以恒、弛而不息抓好整治三是严肃纪律,加强监督。纪委必须牢固树立“执纪者必先守纪、监督者必受监督”的理念,建立完善纪检监察机关内部监督机制,健全各室岗位责任体系,规范信访举报、案件审理、案件查办、效能监察等工作流程和标准,严格按程序和规矩办事。加强纪检监察干部纪律约束,严格遵守《甘肃省纪检监察干部行为规范》,自觉做到“六个表率、六个带头、八个不准”。带头执行各项纪律,对纪检监察干部违纪违法行为零容忍,对泄露秘密、以案谋私、滥用职权等违纪违法行为,严肃查处、决不姑息,着力打造执纪监督的“铁军”。(作者:中共甘州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张掖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 杨翠琴)

(编辑:郭登通)


扫一扫,关注清廉张掖公众号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