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廉政要闻 > 要闻要论 > 正文

第十一届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和长春航空展举行

追梦空天 制胜未来


发布时间:2025-09-23 08:39:31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分享

22.jpg

9月19日,2025年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和长春航空展开幕。本次航空展集中展出百余型空军现役飞机、地面装备以及退役经典装备。 空军航空大学“红鹰”飞行表演队进行飞行表演。 新华社记者 颜麟蕴 摄

 33.jpg

观众在现场拍摄运油-20A。 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9月19日至23日,2025年长春航空展在吉林省长春国际航空博览城举行。这是2019年以来长春市举办的第四届航空展,也是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体验最新的一届。开展首日,记者与12万余名观众共同走进这场空天盛会,感受中国航空事业的蓬勃发展。

地面之上,重器列阵、触手可及。飞行表演区外侧的主干道两旁,静态陈列着空军百余型战机和地面装备。其中最大亮点,莫过于歼-20首次静态展示。在这当之无愧的“C位”之前,观众隔着护栏,仔细观察战机的隐身涂层和菱形机头。不远处,“胖妞”运-20运输机同样人气高涨,巨大的机舱门敞开着,等候进入机舱参观的观众队伍足有数百米。

室外展区不仅展示现役主力装备,还陈列了多型曾立下赫赫战功的退役战机,如抗美援朝时期的功勋战机、国产第一代歼击机歼-5、第一款超音速战斗机歼-6以及歼-8等经典机型。百余型装备组成钢铁矩阵,见证着中国航空与国防事业的辉煌历程。

蓝天之中,战鹰呼啸、气势如虹。飞行表演是本届航空展的特色亮点,也是空军飞行教学能力和战术水平的集中展示。空军“八一”“红鹰”“天之翼”飞行表演队相继登场,完成10余项高难度飞行动作。运油-20A、歼-16、空警-500等多型战机依次升空,演示空中加油、对地打击等实战能力。歼-16双机编队加力起飞,完成上升急转、上升横滚等动作;运油-20A实现蛇形机动,展现优异机动性能。更令人振奋的是,空警-500与歼-20组成编队震撼通场,4架歼-20实施战术对穿,将表演推向高潮。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活动中精彩亮相的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在这次航空展上再次云霄展翼,完成大箭队通场等高难度动作。

“飞行表演不仅是视觉盛宴,更是作战能力的体现,反映出一支飞翔军种心向高远、挑战极限的空天情怀。”飞行队员张力说。

航空展首日共吸引超过12万名全国各地观众前来参观。来自黑龙江哈尔滨的秦先生告诉记者,他前一天晚上就驱车赶到吉林长春,“感觉凌晨两三点,停车场就停了不少车,很多观众早早排队等候,只为占得观演好位置。”作为一名“老航空迷”,秦先生感慨道:“我第一次看航空展还是20多年前,如今看到国家航空事业如此强盛,倍感自豪。”

长春航空展不止于看,更注重体验。与往届不同,本届长春航空展首次全面启用长春国际航空博览城,展场总面积达235.8万平方米,较上届扩大一倍。场内设有长春航空文化展示中心、无人智能馆、低空经济馆、科普研学馆四大展区,系统呈现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脉络与创新成果。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战争形态正加速向智能化演进,无人机、无人艇等装备应用日益广泛。本届航空展专门设立无人智能装备馆,围绕无人作战概念、体系构设、装备模型和智能管理系统,展出200余件智能装备,覆盖侦察、打击、集群控制等多个未来作战场景。

记者注意到,这些技术不仅用于国防,也广泛应用于物流、农业、电力巡检等民用领域,成为军民融合与技术转化的重要窗口。在普宙科技展台,工作人员演示了无人机与AI结合赋能城市治理的多种场景:早高峰监测交通、午间巡查排污、夜间热成像防火防偷排。这些无人机搭载国产芯片和自主算法,无需飞手操控即可执行复杂任务。“例如交通事故发生后,无人机可在一分钟内抵达现场拍照取证、回传数据,成为交管部门的‘空中助手’。”工作人员介绍。

当前,中国低空经济呈现百花齐放之势,各类应用场景正从构想走向现实。在低空经济馆,联合飞机集团展出数款无人机产品。其中一款已在国内投入应用,负责医疗物资运输,快速送达血液、检验样本、病理切片和紧急药物,有效规避交通延误,为患者争取宝贵救治时间。

“追梦空天、制胜未来”是本届空军航空开放活动的主题,也是一代代空军人的不懈追求。活动现场安排了军营开放活动,空军航空大学部分营区开放生活、学习和训练场所,设置飞机维修实景展示,通过互动体验吸引更多观众尤其是青少年走近空军、了解空军、热爱空军。

9月19日,空军招飞展区飞行沙龙现场气氛热烈。我国首位女航天员、航天功勋奖章获得者刘洋现身分享任务感受,赢得观众的由衷敬佩。

“很多人问航天员,你们怕不怕死?有没有想过可能回不来?”刘洋稍作停顿,坦然答道,“怕,怎么不怕?但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事,值得我们拼尽全力,甚至牺牲。”她寄语怀揣梦想的年轻人:“飞行是勇气与智慧的交织,航天是科技与信仰的远征。唯有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事业,心怀家国、持之以恒,才能勇毅前行。”

“真的是刘洋!”长春市民许先生把儿子扛在肩头,小朋友看到航天员本人兴奋不已。许先生手中提着“歼-20”文创模型,他说,孩子从小喜爱飞机,“希望借助航空展这扇窗,让他看见更辽阔的星辰大海。”

“这一代孩子从小就接触航母、隐身战机、重型运输机,当军迷很幸福。”许先生笑着说。

人类自古就对广袤无垠的天空充满向往,中华民族世代传递着飞天的梦想。19世纪以来,世界航空航天科技取得了巨大成就,促进了人类文明发展进步。面向未来,航空航天科技发展必将为人类带来更多福祉。如今的中国航空力量,早已告别“蹒跚学步”,正以“羽翼丰满”之姿屹立于世界东方。

航空展终会落幕,但蓝天的故事,仍在继续。长春作为我国重要的航空产业基地和空军飞行人才摇篮,与人民空军血脉相连、渊源深厚。于这座城市而言,航空展早已超越了一场普通展会的范畴,在此埋下的飞天报国“种子”,必将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本报记者 李云舒 李灵娜 自吉林长春报道)


(编辑:王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