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通了,泥泞小道变成了康庄坦途,绘出了美丽乡村的神韵;水来了,汩汩清泉滋润着牧民的心田,一方水土从此秀美丰饶……走进肃南草原,从东端的皇城镇到西端的祁丰乡,从县委书记到普通干部,从人大代表到政协委员,2000多名各级干部走出办公室,背起行囊,下乡驻村,和群众面对面、手拉手、心贴心,抓双联、促发展、奔小康,扑下身子为民办实事。
为民解忧
去冬今春,当周边地区发生小反刍兽疫疫情时,该县农牧系统的17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放弃春节与家人团聚的时间,深入农牧村一线,全力以赴做好小反刍兽疫疫苗接种工作,有效保障了全县畜群安全。针对春季严重旱情,县上四套班子领导第一时间深入自己的联系点解决问题,组织人力对部分农牧业水利设施进行维修,并启动实施了12个供水网点67项工程,多渠道缓解人畜饮水困难。
点滴细雨,汇聚成河。双联单位为联系村、联系户帮办的一桩桩、一件件实事,如春雨滋润着干涸的土地,温暖了草原牧民的心田。双联行动,成为该县教育实践活动的有效载体。
该县人大常委会结合“人大代表在行动”,协调资金150万元为联系村维修牧道
富民增收
双联行动中,该县县委书记李宏伟深入联系村,按照“合作社+公司+农牧户”的模式,帮助大河乡大岔村建起祁连山牦牛专业合作社。同时,协调资金20万元,新建300多平方米的高标准车间,规范各种制度,形成了牦牛育肥、精细屠宰加工、品牌化营销、市场化运作的一条龙生产模式,畜产品远销南京、河南等地。
谈起双联行动带来的变化,祁丰乡青稞地村村民强国伟深有感触:“家里生产资料少,有老人,日子过得紧。双联行动开始后,县委李书记常来我家,帮我协调贷款,修建暖棚羊舍。现在我养了100多只羊,手头宽裕了,新房建起来了,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该县各级干部坚持“输血”和“造血”并重,“鼓口袋”和“活脑袋”并举,落实扶持政策、培育特色产业、发展增收项目,努力开发人力资源、培育新型农牧民。
走进马蹄乡大泉村的飞天刺绣专业合作社创作室,“金玉满堂”、“腾飞”、“吉祥如意”、“唐卡”等一幅幅刺绣作品栩栩如生,10多名妇女在当地“刺绣专家”韩雪琴指导下制作刺绣作品。
“过去一到农闲季节,不是东家走亲戚、西家串门子,就是晒太门、纳鞋底,消磨时间等着过年。如今,大家都忙着搞刺绣,多挣些钱。”正在引线创作的韩凤莲说:“我一个月绣5幅,能卖2000多元。家里的日常开支、学生的生活费都够了。”该县审计局在双联行动中,帮助韩雪琴成立了飞天刺绣专业合作社,并对留守妇女进行培训,目前已发展会员30多人,制作的刺绣手工艺品销往马蹄寺旅游景区和青海、西藏等地,经济收入可观。
如今,行走在乡村的机关干部已成一道独特的风景,他们忙碌在扶贫开发和为民办实事的一线。至目前,新建养殖小区15个、暖棚羊舍2000座,培育发展专业合作社187个,带动入社农牧户4000多户。组织科技服务队举办舍饲养殖、旅游服务、民族刺绣等各类培训班284场次,培训农牧民9200人次,引导2400多人转产就业。去年底,全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10705元,增长21%。(记者 梁生红)
(编辑:郭登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