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廉政要闻 > 县区动态 > 山丹县 > 正文

山丹:四措施推进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扎实开展

发布时间:2017-10-25 11:18:20来源:金张掖廉政网作者:谢军 分享

山丹县采取摸清涉农项目资金走向、开展监督检查、用好巡察利剑、打造“阳光政务”四项措施,扎实开展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做到了扶贫领域情况清、底子明,违纪问题发现早、查处实,有效遏制了侵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蔓延。

盯住项目资金走向,上下联动,全面摸清情况。对照 《强化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实施方案》中提出的重点问题,把落实脱贫攻坚任务、查处侵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作为重要内容,组织全县各乡镇和县直部门单位对2015年以来涉农项目实施、惠农资金落实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县直涉农部门单位共梳理出涉农项目412个,涉农资金4.58亿元。全县8个乡镇对2015年以来各部门单位下达和拨付的项目资金及实施、到位情况进行了梳理自查,并向县纪委作出书面承诺,确保政策落实到位、项目有效实施、资金安全运行。通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联动的排查方式,梳理汇总各类项目资金表册90余册,并建立了项目资金台账,把住项目总数、资金总量,增强了监督检查的针对性。

开展监督检查,全员齐动,着力发现问题。为全面掌握扶贫领域政策项目资金落实情况和精准扶贫户的生产生活状况,着力发现扶贫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从9月中旬开始,组织全县74名纪检监察干部组成8个检查组,由县纪委常委担任组长,利用两个月时间,对全县8个乡镇及各涉农部门2015年以来的扶贫工作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并对全县2017年1439户精准扶贫户进行入户走访。监督检查工作主要采取“三看三核三问”方式进行。三看即:看精准扶贫户家庭实际情况,看“一折通”惠农扶贫资金发放记录,实地查看惠农扶贫项目建设情况;三核即:核扶贫户确定是否精准,核惠农项目资金、扶贫项目资金落实情况,核扶贫产业落实及发挥效益情况;三问即:问扶贫领域政策项目资金公开公示情况,问帮扶措施落实情况,问乡镇、村社干部工作作风情况。

运用巡察利剑,精准聚焦,严肃惩处问责。为有效遏制基层侵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县纪委加大巡察力度,开展了村级巡察工作,实现了村级巡察全覆盖。通过村级巡察,发现整改类问题237个,已整改完毕235个,长期整改1个,限期整改1个。发现违规评定发放低保资金、坐收坐支集体资金、挪用草原奖补资金、违反“一事一议”政策等侵害群众利益方面的34件74个违纪违规问题线索,进行组织处理11件26个,立案查处15件35个(结案9件23个),给予党纪处分13人,免予处分1人,诫勉谈话12人,告诫约谈1人,提醒谈话5人,批评教育3人。在村级巡察的基础上,把巡察工作向涉农部门单位延伸。以深入查找党员领导干部在工程项目建设、惠农政策落实以及为民办实事中存在的吃拿卡要、以权谋私、贪污侵占、截留私分等问题为重点,对农委系统、卫计委系统及其下属42个单位进行了巡察。发现整改类问题65个,违纪违规问题19 件28个,现已组织处理35人。结合“两查两保”专项行动,按照中央和省市纪委要求,在2016年村级巡察全覆盖的基础上,对全县13个精准扶贫村进行扶贫领域政策项目资金落实情况进行专项巡察。巡察聚焦扶贫领域弄虚作假、“数字脱贫”、虚报冒领、贪污侵占、挥霍浪费、吃拿卡要、优亲厚友、与民争利等问题。今年以来,共查处侵害群众利益腐败问题13起,给予党政纪处分13人,诫勉谈话8人,提醒谈话1人,通报批评2人。

打造“阳光村务”,全面公开,扩大监督覆盖面。借鉴浙江安吉模式,依托“雪亮工程”“阳光政务”电视公开平台,在全县各乡镇开展“阳光政务”电视公开工作。“阳光政务”覆盖全县8个乡镇、118个村级组织,通过电视媒体按季度向村(居)民公开精准扶贫户确定、城乡低保评定、危旧房改造、退耕怀林补助、优抚救灾救济资金发放、产业扶持项目实施、村集体“三资” 管理等老百姓关注的村级事务财务,广泛接受群众监督,杜绝暗箱操作,防止侵害群众利益腐败问题发生。


(编辑: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