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山丹县纪检监察机关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坚持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严肃监督执纪问责,全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纪律保障。
逐级传导压力 层层压实责任
紧紧抓住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这个“牛鼻子”,逐级传导压力,层层压实责任。下发《2015年山丹县反腐倡廉暨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工作任务分解》,将工作任务分解为7大块、55小项,延伸到29个牵头单位和8个乡镇133个县直部门单位,靠实责任。县委主要领导13次深入基层,对8个乡镇的72名领导班子成员、14个县直部门单位的主要领导进行了一对一或集中约谈。县纪委主要领导坚持每季度约谈8个乡镇纪委书记和22个县直部门单位纪委书记、纪检组长。各基层单位也逐级开展约谈,层层传导压力,全县共开展约谈180多场次,约谈540多人。把“三述”工作作为落实“两个责任”的重要抓手,县委组织6名乡镇党委书记和7名县直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了“三述”。在纪委全会上,4名乡镇纪委书记和4名县直部门单位纪委书记进行了“三述”。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三述”工作的意见》,将“三述”工作延伸到基层单位党组织,全县8个乡镇和133个县直部门单位建立了“三述”工作制度,247名干部向党组织进行了“三述”。在“三述”工作中,着力抓好征求意见、报告审核、整改落实等环节,有效发挥了“三述”工作的监督和示范作用。
加强学习教育 增强纪律规矩意识
把党纪党规教育作为党性教育的重要内容,派专人赴8个乡镇和部门单位开展“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等专题培训,教育引导乡村两级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改进工作作风。举办科级干部学习党内两项法规专题培训班和巡回宣讲辅导,深化《准则》和《条例》的学习贯彻。注重警示教育,创新方式方法,在县电视台设立“曝光台”直面问题促整改,先后将查处的11起违反“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案件从现身说法、思过悔改、以案释纪、整改提高的角度编制成视频节目,采取曝光+检讨+释纪+整改的警示教育模式,放大执纪问责的警示教育效果。开通“清廉山丹”微信平台,发布相关文章100多篇,加大反腐倡廉对外宣传力度,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组织召开《准则》《条例》暨领导干部警示教育大会,通过邀请市纪委领导宣讲、县纪委书记剖析案例、县委书记讲廉政党课的方式,提高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
狠抓作风建设 力治“四风”顽疾
紧抓作风建设不放松。针对元旦、春节、五一、端午等重要时间节点,多次印发《通知》重申廉洁过节纪律,与税务、财政、审计等部门协作配合,开展明查暗访,对30多个单位在商场中开据的发票进行了核实;对公车私用的1名职工进行了立案查处;对违反财经纪律的10个单位的10名领导进行了问责。通过在县电视台、网络公司、《西部山丹》、清廉山丹微信平台公布举报电话,设立作风建设监督举报箱,在广场电子显示屏公布节日期间监督举报公告,开通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监督举报直通车,广泛动员群众参与监督。收到微信公众平台举报信6件,作风建设监督举报箱举报信9件。狠刹升学宴、谢师风,提前安排、及早预防,采取召开会议、开展摸底、下发告知书、致公开信、签订承诺书、开展专项督查等六项措施,坚决治理借机敛财的行为,查处2起顶风举办升学宴的问题。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案件15起,下发通报12期,给予党政纪处分18人,诫勉谈话9人。
聚焦执纪问责 严肃查处违纪案件
突出纪律审查主业,紧盯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微腐败”、“暗腐败”,把征地拆迁、社保资金、虚报冒领和私分滥发等作为纪律审查重点。成立3个督查组分片区、分单位开展拉网式检查,采取个别谈话、调阅资料、查看账务等形式对各单位项目资金运行、“三公”经费开支、财经纪律落实等方面开展专项检查。完成了水务、林业和卫生系统基层单位的全面巡查,对有违纪违规问题的8个单位主要领导进行了批评教育,对4个单位的主要领导进行了诫勉谈话,对3个单位的4名领导进行了立案查处。推行函询监督制,向32个存在开具大额发票、招待费发票和烟酒发票等问题的单位发放了《函询表》,对64个问题进行了函询,并督促整改。多渠道深挖案件线索。一方面坚持对群众来信来访问题百分百核查;一方面主动出击,从专项检查、审计要情、网络舆情中查找线索,并加强与公、检、法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及时移交案件线索。2015年,全县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群众信访举报件96件,立案查处违纪案件53件,涉及60人(其中科级干部13人),结案51件,给予57名干部党政纪处分,免于处分1人。为信访反映失实的12名党员干部澄清了事实。对单位发生违纪违规问题,负有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的14名领导干部进行了诫勉谈话,5名领导干部进行了提醒约谈,对不作为、慢作为的4名领导干部给予了党政纪处分。
(编辑:康永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