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灌渠的钢筋配比是否达标?PE管道预埋深度是否符合设计标准?”近日,山丹县纪委监委联合监督检查组深入田间地头,对即将竣工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隐蔽工程再次展开“体检”。
今年以来,山丹县纪委监委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职责定位,聚焦高标准农田“建用管”全流程,构建“事前预防+事中督查+事后管护”三阶监督链条,组建“派驻机构+行政执法+行业专家”联合监督检查组,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隐蔽工程招投标、选址建设、建设监管、资金使用管理等环节深入开展监督检查,查看施工材料是否符合标准、施工过程是否规范、工程是否按计划推进,并建立质量问题联席会议制度,对发现的质量隐患,采取限期整改、经济处罚、信用评价等综合措施,不断推动问题整改,形成质量问题闭环管理机制,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隐蔽工程质量过硬、如期高效完成。
同时,督促县农业农村局进一步明确参建各方质量责任,严格落实建设单位首要责任、施工单位主体责任和监理单位监督责任。建立以监理人员全过程旁站监督为核心,业主代表日常巡查、县农业农村局定期专项检查、纪检监督专班随机抽查相结合的多层次监督体系,重点对塘坝清基、碾压,地下管道沟槽开挖与回填、渠系建筑物基础处理等施工关键环节实行“清单化”管理,特别对高填方区域、渠系连接部位等质量薄弱环节增加检测频次,确保工程质量全面达标。至目前,发现隐蔽工程问题13个,已全部督促整改完成。
此外,聚焦“建管运维”关键环节漏洞短板,该县纪委监委坚持“当下改”和“长久治”相结合,推动相关职能部门建立《山丹县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管理实施细则》《山丹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监督检查制度》《山丹县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办法》等制度机制,明确县农业农村局、乡镇、村各自的管护责任,确保资产设施正常运行,持续发挥效益。
为延伸监督触角,县纪委监委充分发挥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及村务监督委员会“前哨”作用,积极引导群众主动参与监督,广泛收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隐蔽工程资金使用、后期管护落实等方面的问题线索,并适时通过集体廉政谈话和个别谈话等形式对涉及干部进行提醒教育,督促其廉洁履职、规范用权。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其隐蔽工程的质量直接关系到项目整体成效与长期效益。”该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化“全周期管理”监督模式,进一步探索建立“监督+服务”工作机制,压实各方责任,全力保障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隐蔽工程提质增效。(供稿:周丽 孙彩霞)
(编辑:王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