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丹县纪委监委在起底摸排、调研分析信访举报问题线索的基础上,组织全县纪检监察机关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政策落实开展监督检查,深挖背后责任、作风和腐败问题。
“我们深刻吸取教训,主动公示了去年土地流转金、扶贫资金入股分红等集体资金使用明细,接受群众监督。”日前,山丹县某镇某村党总支书记杨某某,向前来跟踪监督原党支部书记利用职务便利挪用村集体资金案“一案一整改”情况的纪检监察干部介绍村集体“三资”运行近况。
农村集体“三资”事关群众切身利益,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物质基础。“我们选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作为‘小切口’开展专项整治,紧盯重点项目、大额资金、关键环节加强监督检查,严肃查处项目谋私、私分集体资产等问题。”该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同志说。
该县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加强与财政、民政、农业农村等部门沟通协作,及时采集产业、项目等相关数据,督促全面摸清村集体“三资”底数,分类建立管理台账,利用大数据监督手段动态监测和发现问题。至目前,全县8个乡镇111个村已全面完成2024年度农村集体“三资”清查工作,共清理资金5036.79万元,固定资产14.01亿元,资源156.81万亩,发现合同签订不规范、收支未及时入账等问题14个,下发《交办单》5份,推动相关职能部门修订完善制度16项。
此外,县纪委监委紧扣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领域突出问题开展问题线索起底排查,深化运用与巡察、信访、审计等部门建立的问题线索移交机制,全面收集问题线索,加强分析研判,做到快查快办。2024年以来,共查处农村集体“三资”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13件,党纪政务处分12人,组织处理3人。2025年,共梳理排查涉及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线索18件,立案5人。(供稿:李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