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山丹县纪委监委不断探索创新基层监督模式,从群众“急难愁盼”入手,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中心工作开展“点题”监督,在“精准度”上出硬招、下真功,持续提升基层监督质效。
小切口入手 全力推动解决群众“心头事”
“太感谢政府了,困扰我们多年的不动产权证书办理问题解决了,我们心里的‘石头’也就卸下了。”“我们小区用气价格终于由3.5元/立方米降为2.32元/立方米,现在彻底实现‘天然气同城同价’了!”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县纪委监委聚焦民生“小切口”,紧盯县域治理热点、行业治理堵点、基层治理痛点,做实日常监督,持续推动监督下沉、监督落地,建立“群众点题、部门答题、纪委监督、社会评价”工作机制,用好用活“123”智慧纪检监察平台,将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堵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呈送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审阅。至目前,形成分析报告10期,平台受理并答复群众投诉、咨询、求助等事项1826件,办结1803件,办结率99%。
2022年县政府征地拆迁项目中,大马营镇中河村部分集体土地和群众宅基地占地补偿金及S315公路修建时征用中河村土地征地补偿款发放不及时,群众意见较大。县纪委监委对该问题高度重视,督促大马营镇纪委跟进落实,镇政府积极与县交通局核实征地相关数据,商定补偿标准,申请拨付资金。2024年10月,征地补偿款211万余元全部发放到141户群众手中。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紧盯群众‘关切事、烦心事’,跟进监督、精准监督、全程监督,以监督实效回应群众关心关切,让群众的获得感更有成色、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该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靶向式发力 深入开展专项整治“解难事”
一直以来,山丹一中学生食堂就餐排队等候和取餐用餐时间过长、饭菜易凉、影响午休问题困扰着家长和学生。县纪委监委派驻县教育局纪检监察组靠前监督,结合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督促县教育局积极实施“扩食堂”项目,解决学生就餐问题。2024年8月,新建2号学生餐厅,新增就餐餐位1200个,目前已投入使用。
县纪委监委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职责定位,采取班子成员包抓调度、“组组”协同监督、“室组”联动监督等方式,紧盯学校食品安全责任落实、资金管理使用、安全卫生管理、学校食堂和配餐运营管理、项目招投标等关键环节开展监督检查,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30个。此外,县纪委监委还注重发挥群众监督作用,督促职能部门公开监督举报方式,设置举报信箱,全面收集问题线索,利用全县智慧教育“云端可视”监督检查平台,采取“线上+现场”监督模式,全过程、全时段、全覆盖监管校园食品安全。
基层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治什么。县纪委监委聚焦乡村振兴、教育医疗、食药安全、养老社保等领域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通过选题、破题、结题方式,综合施治、标本兼治,着力发现并解决民生领域突出问题。针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县纪委监委组建“蹲点式”监督工作组开展专项监督,形成农村集体“三资”领域问题清单,第一时间反馈责任部门,推动整改问题102个。督促行业部门强化对“三资”领域的监管力度,推动完善制度12项,督促各类经营主体兑付村集体分红资金127万元。
出重拳执纪 紧盯线索正风肃纪“护民利”
“东乐镇城西村副主任张某某坐收坐支村集体资金5.8万元,受到政务警告处分。”“山丹一中总务处主任夏某某对学校食堂卫生疏于管理,被县市场监管局罚款1.9万元,夏某某受到诫勉谈话。”
2024年以来,山丹县纪委监委坚持以案件查办为抓手,深挖细查群众反映问题背后的责任、作风和腐败问题,紧盯2个全国性重点整治项目、15件群众身边具体实事和省市县重点整治项目,聚焦“校园餐”、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和医疗医保等领域突出问题,处置问题线索38件,立案21件24人,党纪政务处分16人,组织处理19人。着眼办案发现的廉政风险和薄弱环节,通报曝光典型案例9件,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16份,建立完善制度36项。
“医疗领域违纪违法行为具有一定隐蔽性,问题不易被发现,我们坚持‘小切口’突破、‘靶向式’查处。”县纪委监委派驻县教育局纪检监察组负责人表示。
山丹县人民医院先后两任原党委书记朱某某、梁某某严重违纪违法,利用职务便利,多次为药企和个人在药品器械与医疗耗材供应、业务承揽、货款支付等方面提供帮助,非法收受财物,被县纪委监委留置,实现十八大以来查处同级党委管理干部留置案件的重大突破,推动全县医疗领域深入开展集中整治,管好行业、严管行风。
“我们将在监督执纪上再加力、监督力量上再融合、监督效果上再提升,坚决纠治群众反映强烈的不正之风,有效解决一批群众身边的实际问题。”该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供稿:郭银兰 王月静 张东)
(编辑:王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