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次驻点监督中,发现你单位在履行打造新时代节水型社会建设新标杆牵头抓总职责方面,存在思想认识上重视还不够等4个方面问题,你作为主要负责人,请务必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带头抓实整改……”今年3月,县纪委监委派驻县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对县水务局党组“一把手”开展工作约谈,提出整改落实的意见,督促其扛牢整改责任。
这是民乐县纪委监委6个派驻纪检监察组开展驻点监督的真实写照。县纪委监委推动各派驻机构探索创新“日常+驻点”监督模式,深化日常监督,推进派驻监督“有形覆盖”向“有效监督”转变。
聚焦问题找方法 构建监督新模式
为破解派驻机构日常监督面广点多、力度渗透不足、监督触角难以延伸到末梢等难题,县纪委监委大力推行驻点监督模式,6个派驻机构按照“发现问题、形成震慑、提出建议、推进整改、促进工作”的原则,集中时间、集中人员、集中力量下沉被监督单位,利用10至15个工作日,围绕政治表现、责任落实、履职担当、能力作风、廉洁自律、问题整改等方面开展“嵌入式”监督,精准掌握被监督单位政治生态情况。
民乐县纪委监委派驻县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春耕备耕情况开展驻点监督
为确保有的放矢、靶向施治,各派驻机构在年初制定2024年度驻点监督计划,围绕权力集中、资金集中、廉政风险高、问题易发多发的重点岗位,梳理汇总监督事项62项,通过开展4轮驻点监督,对监督对象实现一次监督全覆盖。
紧扣实际明措施 提高监督精准度
“驻点监督有助于落实‘派’的权威、落细‘驻’的优势,让派驻‘探头’真正‘长牙’‘带电’,使得我们派驻干部队伍的监督执纪执法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驻县委政法委纪检监察组负责人说道。
为推动驻点监督的精准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县纪委监委督促各派驻机构运用全周期管理理念督促相关单位认真履行职责,以钉钉子精神把各项工作做实、做深、做细。驻点前,集中梳理掌握部门行业特点、权力事项、业务流程、廉政风险,明确驻点方向和思路;驻点中,综合运用参加“三重一大”会议、谈心谈话、查阅资料、分析研判等方式开展;驻点后,对发现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反馈整改和约谈提醒,着力查纠整改问题、发现问题线索、形成有力震慑。今年以来,各派驻机构积极开展驻点监督,发现并督促职能部门解决问题149个、下发工作提示提醒15份、约谈相关责任人196人次,发现问题线索1件,督促职能部门向县纪委监委移交问题线索3件。
找准路径深改革 释放监督高效能
“非常赞同派驻机构实行集中办公,这样能使“1+1+1+2”片区协作机制更加协同高效,大家的集体感和归属感也变得更强了。”这是县纪委监委派驻机构到委机关集中办公后大家的共同感受。4月15日,县纪委监委全面完成派驻机构集中办公,标志民乐县派驻机构改革迈出了实质性一步。实行派驻机构统一管理、集中办公,各派驻机构之间将增进交流,相互学习、提升业务能力,变“单打独斗”为“协同作战”,更加凸显‘派’的权威,发挥‘集’的效应,切实将改革焕发的制度优势转化为监督治理效能。
民乐县纪委监委采取“1+1+1+2”片区协作方式,对驻点监督发现问题进行分析研判
此外,为确保派驻机构集中办公“有形”且“有效”,县纪委监委坚持领导指导与服务保障相结合,坚持强化派驻监督与统筹各项监督相结合,建立了“室组”工作衔接指导、“室组”联动、“组组”协同机制,充分发挥优势互补效应和联动协作效能,加强对被监督部门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监督,协助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积极开展日常监督,做到每月向县纪委监委汇报工作开展情况,重大事项及时报告,高效高质履职尽责,推动工作落实。今年以来,各派驻机构提请召开党风廉政专题会议79场次、参加组织生活会65场次,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2份。
着眼长效抓整改 确保监督提质量
“对派驻机构驻点监督发现的问题不能‘一交了之’,一定要有回应,党风政风监督室要及时督促派驻机构‘两手抓’,一边交办问题,一边推进整改,确保监督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县纪委监委分管领导在驻点监督工作调度会上强调。
县纪委监委各派驻机构坚持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治理作为驻点监督的重要任务,不仅要在“查”上下功夫,还要做好“改”的文章。对监督中发现的问题,建立问题清单,对能够立行立改的,督促相关单位立即整改;对需要长期整改的,督促相关单位建立工作台账,细化整改措施,销号跟踪督改,推动问题反馈整改闭环管理。同时,将问题清单纳入日常监督、巡察监督重要内容,通过专项督查、交叉互查等方式强化跟踪问效,督促被监督单位整改落实到位。(供稿:尚飞)
(编辑:郝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