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领导干部要切实担负起第一责任人责任,认真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把主体责任时时放在心上、牢牢扛在肩上、紧紧抓在手上。”日前,临泽县委书记陈晰为全县180余党员领导干部作党风廉政建设专题辅导,率先传导责任,推进廉政教育。
县委书记带头上党课,是临泽县委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的具体举措之一。该县始终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着力构建和全面实施“3783”主体责任体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
着眼长远,健全完善工作机制
县委注重建立责任传导机制,与各基层党委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安排各级党政组织主要负责人述纪述廉述作风,汇报党委主体责任落实情况。通过对乡镇和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廉政约谈、廉政考试、廉政教育等多种措施,层层传导压力,明晰责任,党委主体责任、“一把手”第一责任、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得到了全面落实,切实做到了党委履行主体责任“不松手”、党委书记履行第一责任“不甩手”、班子成员履行分管领导责任“不缩手”。1至7月,县委书记对新任职的58名领导干部进行了任前廉政谈话,结合今年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带头讲党课4次。完善责任分工机制,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82项重点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和各职能部门,明确工作任务要求、完成时限、保障措施和监督主体。县委常委主动承担起分管工作内的主体责任,对重要信访线索亲自批示督办,对复杂疑难案件亲自协调,以上率下,带动全县各级各部门靠实工作任务。强化责任落实机制,将党风廉政建设检查考核结果作为干部考核任用、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对24名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力、出现违纪违规问题的党员干部分别予以了党纪政纪处分或通报批评。
规范用权,构建监督制约机制
紧抓被确定为全国党的地方基层组织党务公开工作联系点、全省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县机遇,紧紧围绕权力制约和监督这个重点,着力构建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按照职权明晰、设置科学的要求,先后修订完善了县委全委会议事决策规则、常委会议事决策规则、县委决策制度、“三重一大”事项集体研究等决策、执行、公开、监督四大类40项制度。进一步压缩县委常委会职权,扩大县委全委会职权,实行重大事项听证咨询和全委会研究决定制度,促进了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根据县委职责分工,厘清了县党代会、全委会、常委会及班子成员职权221项;编制了县委决策流程以及“三重一大”决策等15个工作流程图。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清理规范审批事项,建立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所有行政审批事项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在2013年取消下放调整47项行政审批项目的基础上,今年又取消调整61项,全县行政审批事项由原来的688项减少到136项,减少80%;精简办事环节36项,减少办理要件91项,全县所有政务服务事项累计缩短办理时限337个工作日。同时,把行政审批事项纳入电子监察系统,通过流程公开、结果公开,有效杜绝了暗箱操作,消除了审批风险。在全县71个行政村全部设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加强对村级事务的监督。积极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加强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加强民主监督,发挥工青妇的监督作用,支持和保证群众监督。依托县公务网站、电子监察网、阳光之窗等网络媒介,及时公开县委重大决策和全县重要信息,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固本强基,强化执纪执法保障
认真贯彻落实“当前以治标为主,为治本赢得时间”的要求,全力支持纪检监察机关加大案件查办工作力度,坚决做到有腐必惩、有贪必肃。坚持县委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统一领导,查办案件突出上级纪委领导权,充分保证纪委行使监督权的相对独立性和权威性。坚决支持纪检监察机关充分发挥党风廉政建设监督责任,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严肃查处各种违纪违法违规问题。全面落实纪委书记、纪检组长不得分管纪检监察工作以外的其他业务工作的要求,7个乡镇和10个县直部门的纪委书记、纪检组长工作分工按照规定及时进行了调整。以严肃查办发生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群众身边的腐败案件和政府机构改革、生产安全、生态安全、食品药品安全及扶贫开发等工作中的违纪违规问题为重点,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充分发挥查办案件协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作用,查办案件整体合力进一步增强。今年至目前,全县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信访举报63件次,立案17件17人,其中科级干部5人,查办案件力度明显加大。同时健全反腐败保障机制,在组织领导、力量配备、办案条件、工作经费等方面为纪检监察机关和公检法等执法部门提供有力保障,今年先后调整交流纪检监察干部6人。
改进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全县各级党组织牢固树立宗旨意识、服务意识、担当意识,采取有效措施,千方百计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在公务接待中严格落实集中管理、审批控制、接待费总额控制、接待清单等四项制度,全面推行GPS定位系统监控管理和公车标示管理,着力推进财政预算、差旅费管理、公务接待、公务用车、公务活动公开等方面改革,大力缩减“三公”经费开支。精简文件和会议,年初召开的10个工作会议合并为2个,“两会”会期缩减一天,压减会议经费42.65万元。县审计、财政等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集中对全县7个乡镇、90个部门单位的“三公”经费支出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审计。上半年全县“三公”经费支出293.92万元,同比减少187.67万元,下降38.97%。全县党政机关共清理腾退办公用房1.05万平方米,绝大多数用于扩大政务服务中心用房,做到了办公场所最小化、服务场所最大化,极大地方便了办事群众。立足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构建以县政务服务中心为龙头、乡镇便民服务中心为纽带、村(社区)便民服务点为基础的三级便民服务网络,县乡村建立健全便民服务中心94个,使政务服务触角延伸到了群众家门口。巩固深化党务政务司法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工作,成立全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成“阳光之窗”公开网站,积极搭建政务服务、电子政务、网络信息、公共媒体、电子监察“五大公开平台”,实现了党务政务司法和各领域工作动态信息全面公开,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公开,电子监察全程监控。结合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近期还在县广播电视台开设“电视问政”专题栏目,确定群众反映问题比较集中的12个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走上电视,接受群众代表现场提问,促进了热点难点问题解决。(王晓霞)
(编辑:郭登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