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翻开高台县水务局的公务接待费用台账,记者看到,每一次公务接待都附有接待公函、派餐单、菜单和费用发票,每次公务接待的日期、事由、来客人数、接待地点等内容都一目了然。
一本台账就能规范公务接待吗?高台县水务局局长杨国辉告诉记者:“台账仅仅是一个方面,每月公务接待开支情况要经局班子成员审核签字确认后,将公务接待批次及费用支出详细情况进行公示公开,接受干部群众的监督。”
根据要求,高台县各单位每月的公务接待费用台账要在县纪委监察局备案,县纪委监察局根据台账审核每笔支出是否合理、是否超范围、超标准、是否存在公款消费烟酒等行为,不定期进行检查。县监察局副局长王大贵说:“这仅仅是我们‘12315’模式中的一本台账清底、两个层面公开的环节。”
为破解“公车私用发现难、公款吃喝监管难、公费旅游鉴别难”等问题,高台县采取“科技+制度”的措施逐步建立起以“一本台账清底、两个层面公开、三种措施监督、一套流程规范、五项制度保障”为主的“12315”三公经费管理模式,为有效规范三公消费,减少三公经费,进一步堵塞滋生腐败的漏洞做出了有益探索。
围绕规范公务接待、公车管理、因公出国(境)管理,高台县先后制定出台相关规范性文件,建立起“55制度”,对全县党员干部明确了作风要求和财经纪律。同时,在公务接待和公务用车上形成了一套规范的流程:公务接待经过“经办人填写派餐单—分管领导审核—参与人在菜单签字”程序后,经办人持“两单一票一公函”报销;公务用车经过“分管领导填写派车单—乘车人持派车单乘车—驾驶员填写行驶登记簿、加油登记簿、费用登记簿”程序后,驾驶员持“三簿一单一票”经分管领导审核签字后报销。对党员干部因公出国(境)实行从严控制,严格执行申报、审批、备案程序,对出差学习考察实行审批、报告、请假、备案制度。
在高台县住建局,记者注意到,车辆行驶登记簿上详细记录着出车日期、乘车人、出车事由、行驶路线、行驶里程,在加油登记簿上记录了每一次的加油数量和金额,而在费用登记簿上,维修项目、过路费、停车费、洗车费等费用均记录得清清楚楚。“经过规范管理,2014年公务用车费用明显下降,比2013年下降了16.4%。”局长张作忠介绍说:“现在的公务接待和公车运行情况都要定期在局班子成员和干部职工两个层面公开。”
走进高台县纪委设立公车GPS监控平台的办公室,只要工作人员点开“车务通平台”,全县处于停止和行驶状态的所有公务车辆位置、行驶速度、行车路线等情况一清二楚。“通过车务通平台,我们能对车辆进行源头监督、实时监控,并且对车辆的历史轨迹进行查询。”高台县公务用车监控中心干部王文海介绍说。目前,全县258辆公务用车全部加装了GPS定位系统,共查处公车私用和虚报油票案件两起,并对涉事人员分别给予了辞退和记过处分。
除了加强源头监督,2014年,高台县审计部门在对各乡镇、各单位例行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中,选择部分乡镇和单位对其“三公”经费支出情况进行专项审计,并将结果反馈县纪委。另外,县纪检、财政、审计部门还抓住春节、中秋等重要时间节点和年中、年底对各乡镇、单位“三公”经费账目进行检查,使“三公”消费实现了全过程监管。
“有了科技手段监控公车,制度规定约束公务接待,全县‘三公’消费实现了管理制度化、使用程序化、监管公开化。” 王大贵说。据统计,2014年前10个月,高台县的公务接待费用同比下降71.8%,公车运行费用同比下降44.5%。(张学明 郭晓芸)
(编辑:郭登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