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针对村级干部权力界定模糊、用权随意、监督乏力等问题,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立足实际,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着力打通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最后一公里”。今天,我们推出规范“小微权力”护航乡村振兴系列报道第三期,敬请关注。
近日,甘州区组成监督检查组,通过查阅工作资料,现场查看清单公示情况、对村干部现场提问、召开座谈会以及入户了解群众知晓率和满意度等方式,对长安镇、花寨乡、甘浚镇等6个村级“小微权力”清单运行试点乡镇开展督导检查。图为各试点乡镇制定方案、征求意见、细化“清单”、开展群众满意调查等资料。
图为甘州区纪委监委、区委组织部联合督导组在各乡镇、各村进行督查。
图为甘州区各试点乡镇、各村“小微权力”清单公示情况。
图为甘州区各试点乡镇干部在各村开展“小微权力”清单培训、宣传。
图为张掖日报报道肃南县强化“小微权力”监督的具体做法与成效
肃南:“互联网+监督”全程紧盯村级“微腐败”
一个智慧平台+一部智能手机+一个手机APP客户端,就能实现村级权利运行全过程监督。这种监督模式,在肃南县农牧村已经普及。近年来,肃南县纪委监委通过在全县 8 个乡镇 105 个农牧村(社区)推广创建“微腐败”防范智能平台,让农牧民、村干部、乡镇干部成为村级权力运行的监督者,着力打造指尖上的“智慧监督”,有效杜绝了农牧民群众身边的“微腐败”。
“关注了‘清风肃南’微信公众号,需要办事时,可以提前用手机查询办事流程,根据清单准备好资料,到窗口一次就能办好,而且还可以通过手机查询村务,特别方便。”康乐镇杨哥村村民高前进一边用手机查看村务状况一边告诉记者。“微腐败”防范智慧平台最大的亮点是便捷实用、操作简单,从低保、民政救助、危旧房改造等事务的办理流程,到扶贫、强农惠农政策宣传、资金分配使用都公布在平台上,村民通过乡镇设置的触摸查询机或关注“清风肃南”微信公众号,就能随时掌握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了解村级事务办理流程、监督村级事务的运行,并通过设置的信访举报栏目,随时监督干部用权行为。
“肃南县小微权利清单30条推出后,村务工作更加透明,对村干部来说既是戴了‘紧箍咒’,也是穿了‘护身符’。如今,我们根据运行流程图照章办事,哪些事能办,哪些不能办,群众一目了然,现在群众对办事的干部误会少了,干群关系也更和谐了。”大河乡营盘村党支部书记陈苍说。把基层事务“搬到”网络上,不仅使农牧村的“人”和“事”置于网络受众的监管之下,扩大了村级事务的监督范围。同时,利用村务监督栏目,将村级财务收支情况、报销凭证、原始清单、会议记录等内容逐件扫描上传公布,确保了村民议事和村务公开内容的真实可信,增加了监督深度,提升了参与度,使各项惠民政策有序推进,高效落实。
今年,为切实把“小微权利”关进制度的“笼子”,确保“小微权利”清单运行落到实处,该县创新工作载体,在全县全面运行“红黄蓝”三级预警机制。通过一牌公示、两书送达、三色警告的具体做法,把全县党员干部、公职人员纳入监督网,至目前,全县共预警139人次,蓝色预警117人次,黄色预警 18 人次,红色预警 4 人次,真正做到了关口前移、抓小抓早、防微杜渐,增强了预防腐败工作的前瞻性和实效性,从源头上减少和遏制腐败现象。
如今,肃南“微腐败”防范智慧平台已成干部群众手中的“掌中宝”,纪检监察机关执行监督监察工作的“监控器”,为有效防治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提供了“新利器”,为加强群众监督、及时发现处置村干部违规违纪行为开辟了“新途径”,真正打通“微腐败”防治“最后一公里”。(来源:张掖日报 记者 张丽雯)
(编辑:郝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