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和省、市纪委全会对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作出系统全面安排部署,派驻市政府国资委纪检监察组坚持职责定位,聚焦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重点,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护航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聚焦“两个维护”,在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开展政治监督上持续发力。细化监督清单,明确监督重点,围绕筑牢政治忠诚,监督驻在单位落实“第一议题”、践行“两个维护”,推动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部署要求落地见效。强化政治纪律监督,及时发现解决“七个有之”问题,坚决纠治“低级红”“高级黑”。紧盯坚持和落实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督促驻在单位把党建工作纳入企业管理制度体系,完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领导体制,规范落实党组织前置研究讨论重大事项制度,保障党组织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作用。
深化专项治理,在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上持续发力。持续开展国企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严肃查处国资国企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等关键岗位腐败问题,对项目招标、工程建设等关键领域进行重点监督,严查设租寻租、关联交易、利益输送、靠企吃企、内外勾结侵吞国有资产等违纪违法问题,严查重大投资决策失误等背后的腐败问题。注重从信访举报、明察暗访、巡察反馈、财务审计等环节发现问题线索,深挖彻查严办,形成强有力震慑。深化以案促改,把查办案件与强化监督、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促进治理、推动发展贯通起来,持续净化政治生态,为企业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坚持系统施治,在铲除国企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上持续发力。深化源头治理,抓住定政策、作决策、审批监管等关键权力运行,突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及时纠治违反“三重一大”决策程序、“一言堂”“家长制”等问题。围绕国企改革、国资监管、工程招投标等重点领域,梳理廉洁风险点,制定防控措施,构建全过程监督链条,加强对财务管理、人事安排、项目审批、资金分配等重点环节、重要岗位的监督。结合巡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督促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加快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健全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内部监管体系,推动国有企业以规范管理防范廉政风险。
强化正风肃纪,在整治“四风”顽疾上持续发力。督促驻在单位持续深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化违规举债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专项整治,坚决纠治搞“新形象工程”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紧盯“关键人”“关键处”“关键时”跟进监督,严查“吃公函”“吃食堂”“吃老板”“吃下级”问题,深挖细查违规支出、变通下账等隐形变异问题,严查酒驾醉驾背后风腐问题。督促纵深推进“三抓三促”行动,大力查纠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假作为问题。坚持“零容忍”执纪,精准运用“四种形态”,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坚持正本清源,在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上持续发力。督促驻在单位把党章党规党纪作为理论学习、干部培训的必修课,深学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引导党员干部职工坚守理想信念,提升思想境界,增强政治定力、抵腐定力。督促把纪律教育与警示教育、廉洁文化建设紧密结合,扎实开展纪律教育,深入学习贯彻新修订《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持续推进“清廉国企”廉洁文化建设,推动形成学纪、知纪、明纪、守纪浓厚氛围,引导党员干部职工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编辑:郝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