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各类问题线索275个,向被巡察单位反馈限期整改的问题236个,向纪检监察机关移交核查的违纪违规问题线索34个,向有关职能部门移交处理的问题5个”……去年9月,我市首轮党风廉政建设巡察工作启动以来,市委各巡察组紧紧围绕“四个着力”和“六大纪律”,坚持问题导向,选准巡察重点,交出了这样一份“成绩单”,实现了“发现问题、形成震慑、促进工作”的目标。
强化组织领导 夯实巡察工作基础
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巡察工作,是省委十二届十三次全委会的既定部署,也是基层党委拓宽监督渠道的有力举措。对于市级党委来说,如何开展好巡察,这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项探索。
“巡察工作是推动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和纪检监察机关监督责任的重要举措,市委巡察组要按照省市委的部署要求扎实开展工作,被巡察单位要积极配合支持,务求巡察工作取得实效,推动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扎实深入开展。”市委书记毛生武在有关会议上强调。
面对一项全新的工作,加强顶层设计显得至关重要。市委坚持把做细做实机构设置、制度建设、人员配备等工作作为做好巡察工作的基础性工作来抓,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运作、高质量推进,成立市委党风廉政建设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及巡察工作办公室,组建5个市委巡察组,出台《张掖市党风廉政建设巡察工作暂行办法》、《张掖市委巡察组发现问题线索移交管理办法》等制度,下发《2015年度巡察工作方案》,编印《巡察工作手册》,从组织领导、沟通协调、工作流程、巡察建议、情况通报、问题督办、线索移送、整改落实、结果应用等方面逐一进行规范细化,做到重要事项有章可循、重点环节有据可依、日常工作规范有序,提高了巡察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巡哪里”、“怎么巡”一直是大家关心的问题。为此,市委采取“1+6”模式,按照系统联动原则,选定市、县区工信、住建2个系统和3个县区的6个乡镇等20个单位作为首轮巡察对象,强化工作培训,注重巡察指导,为高效完成巡察工作任务提供了重要保障。
巡察工作启动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巡察工作,专门召开市委常委会听取巡察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及时研究解决巡察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为巡察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市委党风廉政建设巡察工作领导小组积极履行工作职责,不定期分赴被巡察单位了解各巡察组工作进展情况,加大对巡察组的业务指导力度,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工作,有力推动了巡察工作的顺利开展。
丰富工作形式 提升巡察工作效果
“这样的做法很好,让群众反映问题更加方便了。”10月15日,市委巡察组进驻情况一览表在报纸、网站发布后,迅速成为干部群众关注的焦点。
公布巡察组相关信息是为了更好的接受监督,但是,巡察人员并没有坐等群众举报。为此,各巡察组带着问题有重点地深入开展检查走访,共走访精准扶贫户、产业大户、村社干部、老党员、信访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主等各类人群230户,了解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
个别谈话是巡察工作的“规定动作”,也是掌握问题线索的重要渠道。巡察人员针对以往谈不出问题、谈话内容失真的实际,着眼于提高谈话的针对性、艺术性和实效性,采取因人而异的方法,从兴趣爱好中引导、从情绪波动中观察、从线索细节中切入,开展谈心谈话1060人次,力争谈出实情、真情、隐情。
为避免测评工作流于形式、反映不出真实情况,各巡察组在组织测评时,一方面拓宽参评范围,积极吸收退休老同志、“两代表一委员”、基层群众代表以及管理和服务对象参加测评,广泛征求各个层面的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积极改进测评方法,变现发放现收取为两天内直接投递给巡察组专用信箱,打消测评人员顾虑,确保测评人员表达真实意见。
着眼于全面掌握情况,各巡察组有重点地参加被巡察单位党委(党组)会、中心组学习会、办公会等会议61次,注重了解班子内部是否团结、班子成员是否能够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等情况,着力查找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存在的问题。
与此同时,各巡察组安排专人认真查阅被巡察单位的各类文件、档案、制度、会议记录等资料,做到巡察领域全覆盖、全“扫描”,积极从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线索。巡察期间,共调阅被巡察单位各类资料2500余本(份),复印留存700多卷,向被巡察单位函询需要说明的问题89个。
紧盯问题整改 巩固巡察工作成果
前移监督关口,及时发现问题,是开展巡察工作的应有之义。基层党组织作风、纪律和落实“两个责任”等方面的问题成为此次巡察聚焦的重点。巡察期间,各巡察组对发现的问题线索,根据其性质进行分类梳理和归纳,对民主集中制原则贯彻执行不到位、“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执行不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干部队伍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不强以及惠民政策落实不到位、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不规范、财务管理混乱等能够即知即改、立行立改的问题,及时移交被巡察单位限期整改。首轮巡察,共发现各类问题线索275个,向被巡察单位反馈限期整改的问题236个,向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移交核查的违纪违规问题线索34个,向有关职能部门移交处理的问题5个。
“巡察工作成效如何,关键要体现在维护群众利益上,重点就是要及时发现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线索,形成强大的震慑作用,确保基层风清气正。”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委党风廉政建设巡察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苟海龙嘱咐各巡察组。
“现在到镇政府办事很方便,再也不像以前求人托关系了,只要符合条件,事情很快就能办好。”甘州区一名群众笑着说道。
干部作风转变的不仅是甘州区。临泽县板桥镇一名负责人告诉笔者:“市委第二巡察组给我们的反馈意见中,指出一些干部存在‘庸、懒、散、慢、拖’问题,群众意见很大,我们迅速开展专项整治,对违反工作纪律的2名镇干部作出处理,对工作落实不力的3名村干部进行严肃批评教育,起到了良好的警示和震慑作用。”
发现问题是前提,推动问题整改才是目的。市委高度重视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对限期整改的问题,各巡察组分门别类列出问题清单,狠抓问题整改督办工作,建立挂牌销号制度,定期不定期督促被巡察单位加快整改进度,完成一项、销号一项,推动整改任务落实。市委巡察办与各巡察组密切配合,积极主动抓好问题整改落实的督办工作。至目前,被巡察单位即知即改和限期整改问题106个,正在整改落实130个。
巡察期间,各巡察组通过深入基层一线察民情、听民意,及时发现了庸懒散拖、敷衍应付和侵占挪用、优亲厚友等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线索,并进行了严肃查处,对村财乡(镇)管落实不到位、本单位工作成效不明显、执行八项规定精神不到位等问题进行了纠正处理,对发现的廉政风险、信访苗头性问题及时督促有关部门采取防范措施,进一步增强了各级领导干部“一岗双责”意识,推动了干部队伍作风持续好转,有力维护了基层群众的切身利益。
“说实在话,巡察就像是一次全面‘体检’,不仅让我们看到了自身的‘病症’,也为我们今后加强管理、促进工作开好了‘药方’。”一位被巡察单位的负责人说道。
巡察工作带来的变化还不止这些。随着巡察的持续深入,被巡察单位健全完善了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执行民主集中制、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以及加强党员干部队伍管理方面的体制机制,扎紧了制度“笼子”,堵塞了滋生腐败的漏洞,强化了被巡察单位履行主体责任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随着反馈意见的逐项整改落实,一批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一些阻碍地方经济和单位发展的“瓶颈”得到破解,促进了本地本单位民风政风转变,开创了被巡察单位凝心聚力、共谋发展的工作新局面。
(编辑:康永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