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而不息纠“四风”推进作风建设新常态
——市纪委三届五次全会工作报告解读(三)
“坚持问题导向,紧盯重要节点,2014年共开展明查暗访32次,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54起,处理党员干部92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49人。通过真抓严查、持续发力,干部作风有了实实在在的变化。”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苟海龙在市纪委三届五次全会上用一组数字道出了作风建设的成效。
猛药去疴,重典治乱。市纪委整风肃纪的决心和力度未曾松动,2014年,紧盯公款送礼、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公款旅游、借婚丧喜庆事宜收钱敛财等重点问题,以“钉钉子”精神持之以恒抓作风改进;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对公务接待、公务用车管理、公款出国(境)、培训费、差旅费管理等制度进行完善,全市三公经费支出6286万元,比2011年下降52.6%;编印《张掖市党员干部落实八项规定“禁令”手册》9000多本,免费发放到全市科级以上党员干部,用制度机制架起了纪律“高压线”。
成效固然可喜,问题也不容忽视。“‘四风’问题仍时有发生,没有形成震慑效应。”这不仅彰显了直面问题的勇气和担当,更为新一年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当前,尽管全市党员干部队伍作风的主流持续向好,但作风建设成果还没有完全巩固。作风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四风”问题无孔不入,既有顽固性、反复性,也有变异性和传染性。这样的问题消失了,那样的问题又会出现,打“擦边球”、“骑线走”、“穿马甲”的现象依然存在。因此,在整治“四风”问题上,容不得产生半点松劲情绪,必须聚精会神、全力以赴。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形成优良作风不可能一劳永逸,克服不良作风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树立长期抓、反复抓的思想,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上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持之以恒,善做善成,才能水滴石穿,掘井见泉,取得实效。要坚持一个节点一个节点抓,一个问题一个问题抓,加大明察暗访、信访举报,执纪问责、公开曝光力度,加强对厉行节约、公车配备、公务接待、职务消费等规定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步步为营,各个击破,保持常抓的韧劲和长抓的耐心,抓出习惯来,抓出长效来。
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要雷厉风行、重拳出击。紧盯“四风”新形式、新动向,聚焦突出问题,警惕穿上隐身衣的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坚决查处公款吃喝、旅游和送礼等问题,严肃查处十八大后、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后仍然顶风违纪的行为。把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列入党的纪律审查重点,作为纪律处分的重要内容,严肃追究顶风违纪者所在地区、部门和单位党委、纪委的责任。
整治“四风”不是最终目的,关键是以此为切入点推动形成良好社会风尚。要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宣传数字化,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宣传时效性和覆盖面,营造反对腐败的浓厚氛围。坚持崇德重礼和遵纪守法相结合,推进廉政文化建设,以优良的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民风社风。
众所周知,风清气正是一种环境,风气正,人心就齐,干劲就足,事业就顺。因此,要以钉钉子精神继续铲除“四风”之弊,推动党风政风社会风气根本转变。崇廉尚实是一种追求,要集干净与干事于一身、勤政与廉政为一体,决不允许利用手中权力谋取私利,决不允许饱食终日而无所用心,决不允许把干净与干事对立起来,真正让一心为民、干在实处成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遵纪守法是一种规矩,要自觉在党纪国法约束下履职行权,任何时候都守住底线,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带动全社会形成法律至上、依法办事的善治良序。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切实增强贯彻执行中央全面从严治党重大战略部署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打一场正风肃纪的攻坚战和持久战,推动形成风清气正、崇廉尚实、干事创业、遵纪守法的良好政治生态,夯实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作风基础。
作风正则人心齐,人心齐则事业兴。全市各级各部门必须坚持不懈的抓好作风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广大党员干部的“四风”问题,建立健全反腐的制度笼子,全面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新机制,赢得党风政风和社风民风的更大好转,以好作风凝聚正能量,打好改革这块“铁”、走好转型跨越这步棋。如此,定会风清气正,才能新风拂面,生机盎然。
(编辑:郭登通)
(编辑:郭登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