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张掖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论述,充分发挥市委监督贯通协调专项工作机制牵头抓总、统筹协调、推动工作的职能作用,持续强化以党内监督为主导,有效贯通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财会监督、统计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各类监督力量,推动形成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监督格局,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1+9’监督贯通协调机制自推进以来,各类监督‘各管一段’、信息壁垒林立、监督力量分散的情况得到了有效扭转。通过建立信息沟通、线索移交、措施配合等工作机制,实现了监督效能从‘单打独斗’到‘集群作战’的转变,大幅提升了发现和解决系统性、深层次问题的能力。”市委监督贯通协调机制办公室负责人介绍。
为此,张掖市不断总结机制建立以来的做法经验,年初印发年度工作要点,明确11项重点任务,梳理2025年重点监督任务60项具体监督事项;成立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纪委监委牵头的市委监督贯通综合协调、贯通监督、追责问责等5个工作组,开展协同监督8轮次,推动解决重点问题115个;建立信息共享、会商研判等8项机制,形成规范高效的工作体系。今年以来,各主体召开联席会议9场次,共享信息213件次,移送线索47件。
在推动监督全域联动方面,张掖市聚焦重点任务开展联动监督。围绕巡视反馈问题整改、环保督察整改等重点,开展检查5轮次,解决问题94个;针对上级各类监督检查及审计反馈未完成整改的177个存量问题,建立专班推进机制,实行半月调度,已督促整改重难点问题42个。同时拓展监督渠道,融合“三抓三促”、为基层减负、12345热线等力量,开展红黄预警项目专项督查,推动解决实际问题57个,12345热线受理诉求超6万件,办结率100%。
在构建全链条监督体系方面,坚持关口前移,督促各类监督主体定期对重大项目、重点工作推进情况开展会商分析研判,发现问题及时预警评估并反馈相关单位。强化常态监督方面,九类监督主体通过调研督导、专项整治、工作调度、座谈交流等方式,开展行业监督69轮次,解决行业问题1095个。
“专项监督在贯通协同监督机制中具有靶向精准、切口小、发力准、穿透强的特点,是破解复杂问题、提升监督质效的关键利器。”在张掖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要负责人看来,专项监督涉及的问题具有明显的行业性、系统性特点,要以“专业+专责”联动模式,充分调动各种专业资源、专职力量,贯通协同、一体发力。
以“农村集体经济合同清理整治”为例,张掖市建立起“纪委监督+部门牵头+县区负责+乡镇落实”的工作机制,以“程序违规”和“显失公平”两类问题合同为整治重点,通过组织对全市836个村集体组织签订的农村集体经济合同进行全覆盖审查、下沉基层“点对点”指导、以科技赋能提升合同管理水平等措施,持续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合同管理规范化、信息化建设。针对排查发现的77个合同不规范问题,通过签订补充协议、司法处理等方式,已整改62份。整改中还通过建章立制、统一规范经营合同、加大宣贯力度等方式持续巩固监督成效。
除此之外,市纪委监委聚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等重点整治项目,精准调度指导,常态跟踪督促,发现并推动整改问题4028个。各类监督主体积极履行行业监督职责,不断提升监督治理成效,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工业经济运行、生态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领域工作监督和调研视察14次;市财政局聚焦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使用等问题开展财会监督4轮次,推动整改问题34个;市审计局安排6个方面40个市级重点审计项目,目前已完成或正在实施审计项目21个。
“通过深化贯通协同,有效凝聚监督合力,推动各类监督力量整合、程序契合、工作融合,推动解决了责任落实不到位、力量统筹不高效、督导检查不深入、协同衔接不顺畅等突出问题,释放出监督叠加效应。”市委监督贯通协调机制办公室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持续巩固深化贯通协同的经验做法,在“常”和“长”上下功夫,推动监督体系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深度转变。(供稿:王梦婷)
(编辑:王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