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临泽县板桥镇土桥村村委会,大门口的公开栏格外醒目。52岁的村民张大伯,凑近浏览着公示栏中土桥村玉米制种面积、制种服务费管理、村集体资金收支等信息。制种面积共多少,有几家制种公司,每亩地管理服务费多少,村务开支的事项、金额等信息一目了然、一清二楚。这是张掖市纪委监委推动以案促改促治、持续深化村集体“三资”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治理带来的具体变化。
今年以来,张掖市纪委监委以整治玉米制种领域腐败问题为切口,把村集体“三资”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治理列入年度纪检监察重点工作,作为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问题整治的重要抓手,加强对政策执行、资金使用、项目推进、责任落实等情况的监督检查。制定《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联县包镇”分工方案》,市纪委副书记分片联系6个县区,委领导班子成员定点包抓1个乡镇,形成主要负责人亲自抓、班子成员专人抓、多方参与协同抓的监督工作格局。
在专项治理工作中,结合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区、全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国家级示范镇建设,巩固拓展集体“三资”提级监督试点工作成果,在去年33个乡镇52个“三资”提级监督试点村的基础上,确定47个乡镇75个村进行提级监督,健全完善县区纪委监委提级监督、乡镇日常监督、行业部门职能监督、村务监督委员会全天候监督工作机制,推动村(社区)党风廉政建设再上新台阶,促进民生领域监督检查更细更深,确保集体“三资”不被侵占挪用,各项惠民政策落地落实。
针对去年市委两轮巡察反馈共性问题,市纪委监委采取“室组地”联动、“大组长制”协同等方式,常态化开展监督检查,深挖“三资”管理方面村集体资产管理混乱、村集体“三资”承包、租赁等合同管理不规范,“三资”管理未严格履行民主程序,未公开村级财务等问题,点名道姓通报曝光。今年以来,共开展监督检查39次,发现问题112个,下发纪检监察建议书11份,修改完善制度机制6项,查处集体“三资”领域问题30件44人,处分27人。
同时,在全市部署开展以整治乡村振兴领域项目资金突出问题、村集体资金管理混乱问题、农村土地流转费发放不到位问题,深化玉米制种领域腐败问题治理为主要内容的“三整治一深化”专项行动,实行审计先行、巡察跟进、纪检监察查办工作机制,自查发现并推动整改问题132个,审计项目114个,收缴资金38.4万元,查处问题24件35人,处分17人。
“加强农村‘三资’管理是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探索基层监督新模式、新机制,主动融入、服务保障乡村振兴工作大局,充分发挥协同联动监督治理优势,为村社集体经济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纪律保障。”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负责人表示。(供稿:代国银 杨义磊)
(编辑:郝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