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你们的反馈解答,我多次反映的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今后再不会重复举报了……”这是张掖市纪委监委主动带案下访,进行“面对面”反馈的一个场景,也是该市治理实名重复信访、化解信访积案的一个缩影。
重复信访、越级信访是做好纪检监察机关信访举报工作的难点。去年以来,张掖市纪委监委强化系统思维,将实名重复信访举报治理纳入“课题式”调研,建立纵向上由1名委领导班子成员包抓、1个监督检查室包案、1个承办单位包办,横向上完善与组织、信访、公检法系统等单位协同发力的联动治理新模式,将实名重复举报治理工作责任落实到人头,明确治理时限,并加大协调配合,动态跟进督办,控增量、减存量、提质量,推动重复信访治理工作见真章、出实效。
市纪委监委制定《全市纪检监察机关重复实名检举控告治理工作实施方案》,采取“5+3+N”的工作方式开展实名重复信访举报集中治理(5指五定:定包抓领办领导、定包案部门、定治理责任单位、定治理时限、定治理成效,3指制发《典型重复举报治理工作台账》《典型重复举报治理工作进度台账》《重复举报件治理工作提示函》,N指对正在办理、结而不服、业务范围内外问题交织等情况分类施策),办结一件,对账销号一件,坚决防止程序性办结代替实际问题解决。
完善办信责任链条,是提高实名重复举报治理质效的关键一环。 “包抓领导亲自参与案情研究、协调处理、疏导解释等工作,及时发现和督促整改受理办理、查处反馈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们监督检查部门全面落实包案责任,综合运用提级查办、联合会审等方式,把问题查清查透。信访部门还将对重复举报件办理质量进行审核把关。”参与多起重复信访举报件办理的市纪委监委第四监督检查室主任单永召说。
基层是治理实名重复信访举报的重中之重。甘州区纪委监委对未在规定期限内办结的初次实名信访举报,按“室组片联动”机制,由所在对口联系指导室提级办理,避免群众因反馈不及时、不到位,或干部工作作风不扎实或工作方法不恰当引发重复信访举报。山丹县纪委监委对实名重复举报采取提级复核、交叉复核的方式,推动化解群众“急难愁盼”难题。
化解实名重复举报问题还要做到“事心双解”。为实现这一目标,市纪委监委一方面加强“室组联动”,提升问题线索查办效率,对实名重复信访举报具体成因进行深入分析,解剖麻雀,实行一案一析一策,在确保把业务内问题查深查实的基础上,精准剥离移交业务外问题,积极督促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另一方面,建立实名重复信访举报调查结果“双反馈”制度,及时向举报人反馈重复举报处置措施和调查结果,做实反馈答复和思想疏导工作,回应群众关切,用证据、事实和处理结果打开群众“心结”。
同时,进一步修订完善《张掖市纪检监察机关信访举报工作规程(试行)》《张掖市纪检监察机关实名检举控告核实告知反馈工作办法(试行)》《张掖市纪检监察机关重复实名检举控告处置工作办法(试行)》等制度,压实首接首办责任,规范受理办理工作流程,把问题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规范重复实名检举控告处置工作,进一步维护重复实名检举控告人合法权益。
高台县纪委监委在重复举报办理中,严格落实实名检举控告“一核实两优先三告知”要求,让信访举报反馈从 “一张纸”变为“一座桥”。民乐县纪委监委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实名重复举报治理工作始终,在按规定反馈办结结果的同时,积极普及信访举报知识和法律知识,消除举报人疑虑,助推化解成效。
“重复信访举报是群众利益诉求的‘堵点’,采取联动治理工作模式,能有效把准脉、化积案、治病根,推动纪检监察信访工作高质量发展,促进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治理化解重复举报25件,其中实名重复举报12件,挽回经济损失22.98万元,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12个。(供稿:郝志国 蔺玉甜)
(编辑:郝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