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学林荣获省纪委监委嘉奖
勤勤恳恳、无私奉献、业务熟悉、精益求精、严于律己……是同事们对他的评价和认可。从事纪检监察工作11年来,他凭着对纪检监察工作的坚定执着,在监督检查、审查调查一线上默默奉献、无私付出,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纪检监察干部的初心使命和忠诚担当。他就是民乐县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刘学林。近日,刘学林同志受到甘肃省纪委监委嘉奖。
刘学林(中)与同事一起讨论案情。
闻令而动、勇挑重担,是大战大考的“排头兵”
在领导和同事的记忆里,哪里有急事难事,哪里就有刘学林身影。
2020年疫情发生以来,刘学林毅然承担起疫情防控专项监督的重任,一线督战、二线协调,一干就是三年。面对疫情,他总是冲在监督检查一线,不仅成了疫情防控“活地图”,而且成了“活档案”。哪些重点环节防控措施落实不精准,哪些重点人员管控不到位……他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和症结,让许多年轻同志敬佩不已,连连感叹他“够硬核”。
在同事眼中,刘学林是不知疲倦的“拼命三郎”,也正是凭借这股干劲,在他的带领下,针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食品药品、执法司法等领域开展监督检查60多轮次,发现并推动解决问题320多个,追缴违纪违规资金250多万元。
勤勉学习、善于攻坚,是改革创新的“急先锋”
“纪检监察工作政策性、专业性强,不加强学习,就很难干好工作。”这是刘学林经常对同事说的一句话。2021年,民乐县针对乡镇纪检监察监督力量薄弱、“熟人社会”监督难等问题,探索建立县镇纪检监察工作“1+1+2”片区联动协作机制。可协作片区是个“新事物”,怎样推动落实?怎么提升监督质效?大家心里都没底。刘学林主动钻研,深入学习党内法规和相关制度文件,从中寻思路、找方法。在监督检查中反复总结、提炼做法,探索出“专责监督+职能监管”协作监督方式、“一方案二清单三台账”监督模式、监督--反馈--整改全程闭环管理等,推动委机关、派驻机构、镇纪委同向发力,实现了监督覆盖从“有形”到“有效”转变。
为打造“老百姓家门口的纪委监委”,刘学林率队赴部分行政村蹲点调研,结合摸底掌握实际情况,试点建立村级监察工作联络站,探索构建“113”基层纪检监察监督网络,加强对村干部特别是“一肩挑”后村党支部书记的监督,强化对村级小微权力的监督制约,推进村级事务规范化运行,切实提高基层治理水平。
“现在各镇纪委普遍存在案件办理‘查审难分’的问题,我们要从县级层面解决这个问题。”刘学林在实践中深刻认识到这一点。随后,他指导工作人员绘制“流程图”规范操作规程,编印监督执纪执法工作文书参考模板、派驻机构案件查办工作流程图、问责案件工作流程图、案件审理工作流程图,运用“图片+文字+线型链接”的形式,为开展工作精准“导航”,有效提升了案件质效。
主动作为、担责负重,是敬业奉献的“孤勇者”
大家与小家,在工作中是绕不开的选择题。舍小家顾大家,成为他与其他纪检监察干部的共同选择。
2021年在协同推进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期间,刘学林牵头负责县纪委监委工作专班,在女儿面临高考、年迈母亲需要照顾的情况下,他不仅从未向组织提出困难,经常工作至深夜,并放弃周末休息时间,积极做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监督检查和审查调查工作。正是始终保持无所畏惧的精神、百折不挠的拼劲、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攻坚克难的勇气,最终涉及政法干警10件问题线索全部办结完毕,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果、纪法效果、社会效果。
“老爸,你什么时候回家陪我?”这是女儿最常跟他说的话。“快了,用不了多久了。”同样的话,刘学林对家人重复了一次又一次,他只能这样搪塞孩子。他深深地知道作为丈夫和父亲,自己亏欠家庭的太多了,由于忙于工作,平时也无法更多地照顾家庭,只能做一名勇毅前行的“孤勇者”。在从事审查调查期间,他精准研判问题线索,先后指导参与办结问题线索70件,推动建章立制90多项。
刘学林同志用自己的勤勉、坚守、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着一名“纪检人”的初心使命,诠释了纪检监察干部的忠诚、干净、担当的本色,展现了新时代民乐纪检监察人的风采。(供稿:民乐县纪委监委)
(编辑:郝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