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廉政要闻 > 媒体聚焦 > 正文

甘肃廉政网:张掖监督执纪直抵“神经末梢”

发布时间:2018-07-31 09:52:39来源:甘肃纪检监察网 分享

“经镇党委、镇政府研究,决定对消极对待、工作拖拉,导致工作落实不力的6个村和6名干部进行通报。”“为严肃会议纪律,确保政令畅通,决定对曹某某等4名同志,在全镇范围内予以通报批评。”近日,连续2期通报让张掖市甘州区沙井镇个别干部“榜上有名”。

今年以来,张掖市注重发挥乡镇纪委“前哨”作用,“下沉”监督力量,延伸监督“长度”,切实提升了乡镇纪委的监督实效。

 主动出击,不搞“等米下锅”

从甘州区沙井镇向西北方向35公里,是临泽县蓼泉镇。近日,镇纪委书记张自彪和纪检监察干部时常了解新添村文化广场项目进展情况。

“张书记,你怎么又来了。现在工程进度很快,一定能够保质保量按期完成。”村党支部书记杨友信说道。

原来,两个月前,镇纪委对重点项目推进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发现该村实施的县级美丽乡村示范点项目规划标准不高、项目推进缓慢,影响了全镇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随后,镇纪委对村支部书记、村主任进行了提醒约谈。

“通过约谈,他们认识到了自己的短板,立即组织到周边县区考察,经‘四议两公开一监督一确认’,调整了项目内容,提升了规划标准,加快了工作节奏。纪委的一线监督实实在在促进了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蓼泉镇党委书记黄国杰如是说。

该市山丹县针对纪检监察机关信访量持续下降的现状,开通尾号为14598的纪委书记专用举报电话,8个乡镇纪委书记全部开通,24小时接听来电举报,同步开通了纪委书记微信,方便群众及时反映问题,拓展了监督“宽度”。

约谈、问责只是手段,解决问题、推动工作才是目的。通过变“被动作战”为“主动出击”,乡镇纪检干部经常沉到农村脱贫攻坚和改革发展第一线,深入农户家中、田间地头,从群众的“只言片语”“衣食住行”中走访了解情况,掌握问题线索,监督效果明显提升。

 多点“婆婆嘴”, 严管立行厚爱聚心

“作为村主任,你必须严格执行县纪委关于严禁违规操办‘升学宴’‘谢师宴’的规定,在廉洁自律上为全村党员干部作表率。”得知民乐县永固镇西村村委会主任赵明庆孩子小学毕业,镇纪委书记董伯武及时找本人谈话提醒。

小学生毕业庆贺是民乐县农村的老传统,披红挂彩、请客摆席,亲朋好友还要随礼,让不少人既感头疼,又无可奈何。近几年,县纪委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开展专项治理行动,三令五申严禁违规操办此类“升学宴”,严查顶风违纪问题,风气有明显好转。如今,专项治理虽然结束,但乡镇纪委的监督并未停下脚步,通过常态化的提醒、监督,让治理效果可持续,让移风易俗成习惯。

“我无故不参加会议,也没有请假,暴露出自己主观上纪律意识不强。我将认真改正错误,妥善处理个人与公务的关系,严肃工作纪律……”面对镇纪委的谈话,临泽县鸭暖镇一名村党支部书记这样说。

听到反映就多点“婆婆嘴”,发现苗头性问题就找本人谈谈,让其红红脸、出出汗,像这样的谈话提醒在该市乡镇纪委工作中已成常态。全市乡镇纪委在“第一种形态”上下功夫,大量运用谈话、函询等方式,定期约谈乡镇领导班子、村“两委”班子成员和社干部,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提醒、告诫,使监督全覆盖、无盲区。

“敲门”监督,让脱贫攻坚更精准

“你的残疾人保障金每月发多少?”“村上在评定低保时有没有张榜公示?”在民乐县永固镇西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赵殿伟家中,镇纪委干部仔细询问扶贫资金落实情况。

精准脱贫是该市乡镇纪委日常监督的一个重点。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张掖市纪委监委在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开展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督促乡镇纪委压实监督责任,坚持“六个紧盯、六个防止”,常态化开展监督检查,即紧盯精准脱贫人群,防止对象识别不精准;紧盯村社干部、防止优亲厚友、少数人说了算;紧盯扶贫项目确定,防止“四议两公开”图形式、走过场;紧盯项目实施,防止招标投标暗箱操作;紧盯入户资金,防止截留、挪用;紧盯落地项目公示,防止公开不到位、胡乱猜疑。该市乡镇纪委积极履行第一职责,定位向监督聚焦、责任向监督压实、力量向监督倾斜,深入开展扶贫领域专项监督工作,将监督执纪的触角延伸覆盖到扶贫领域的“神经末梢”。

该市肃南县在全县8个乡镇建立“微腐败”防范智慧平台,将村级财务开支报表、财务凭证、原始票据和低保、五保对象评定、扶贫项目公示等资料全部上传到智慧平台,乡镇纪委定期不定期对公开的基础数据进行监督检查,确保上传数据真实有效,群众通过登录手机APP,便可以实时察看扶贫项目实施、扶贫资金开支等情况,方便、快捷、直观、全面,激活了群众监督的内生动力。

 动辄则咎,维护群众切身利益

“我们要找镇纪委,举报村上私自签订制种合同、侵吞制种款……。”

今年初春的一个早晨,临泽县鸭暖镇政府院子里聚集了几十名群众,情绪都很激动。

群众的诉求就是命令。镇纪委了解情况后,迅速成立核查组,深入村社、农户和制种公司了解情况。

经查,去年年初,该村在未按照既定的公开程序进行公示的前提下,就同制种企业签订了玉米制种合同,导致制种农户不知情。合同约定,在玉米成熟收割前,从中抽取2个各200亩产样点,测算制种平均亩产和单价,但在合同实际执行中,只选取了1个采样点就确定了亩产和单价,影响了农户收入,侵害了群众利益。为此,该村部分群众多次上访,但村两委班子化解矛盾态度不积极、处置不力,导致部分群众越级上访。因违反群众纪律和工作纪律,造成严重后果,镇党委分别给予小鸭村党支部书记曹某某、村委会主任蒋某某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坚持“零容忍”,对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已经成为该市乡镇纪委的共同实践。

该市全面推行县区纪委监委领办、督办和交叉办案制度,积极消除乡镇纪委“零办案”。甘州区常态化组织乡镇纪委干部跟班学习,每三月一轮次,由区纪委监委纪检监察室带领乡镇纪委干部开展审查调查工作。民乐县设立办案协作区,将全县10个镇纪委纪检干部编入8个执纪监督和审查调查组,由县纪委常委或监委委员联系负责,县纪委监委纪检监察室主任牵头并进行业务指导,实行人员统一管理、线索统一分配、财物统一保障、案件统一审理、年终统一考核,在“实战”中“练兵”,不仅提高了乡镇纪检干部的业务能力,更提升了对基层监督的权威。

监督常存,执纪常严,震慑常在。今年以来,张掖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立案查处违纪违规问题411件487人,其中乡镇(街道)纪委(纪工委)立案175件212人,分别占全市的42.6%、43.5%。查处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49起,处理95人,有力维护了群众的切身利益。

(供稿 王俊国 郝志国 编辑 牛国徽)  


(编辑:郝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