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廉政要闻 > 媒体聚焦 > 正文

甘肃纪检监察网:张掖全链条监督筑“耕”基 铁纪守护沃野良田

发布时间:2025-10-28 11:33:07来源:甘肃纪检监察网 分享

深秋时节,张掖市临泽县倪家营镇下营村的田野上机声隆隆,平地机往复穿梭,正将原本零散的土地整治得平整如砥。村民缪海站在新筑的田埂上,看着眼前火热的平田整地场景,脸上写满了期待:“以前地块又小又散,大型机械都转不开身。现在好了,小田并大田,往后种地更省心,产量也更有保障了!”

粮安天下,农为根本。今年以来,张掖市纪委监委将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域作为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重点,打出“全链条监督+精准化治理”组合拳,以铁的纪律守护良田沃土,为粮食安全筑牢“耕”基。

“双专班”联动发力 压实责任破难题

高标准农田建设环节多、链条长、资金量大,从规划设计到后期管护的任一环节疏漏,都可能影响成效甚至滋生腐败。为破解监管难题,市纪委监委与市农业农村局协同联动,组建“工作专班+监督专班”,联合印发专项整治重点工作计划,抽调专业人员组建联合检查组,直插一线排查“病灶”。

“我们聚焦工程质量和后期管护两大群众最关切问题,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查现场、访农户、核台账,就是要掌握真实情况。”派驻市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负责人表示。针对初期部分县区自查“方法不多、查找不实”问题,市纪委监委督促市农业农村局制定问题指引清单,细化项目规划、资金使用等7类67个风险点,为自查自纠提供“路线图”。

压力传导是关键。市纪委监委建立市级领导牵头包抓机制,纪委监委领导班子成员直接联系重点项目,通过周调度、月核查强化推进。截至目前,已对2019年以来全市已建、在建项目开展拉网式排查,发现问题223个,已整改195个,剩余28个正在推进,移交问题线索2个。

“2025年2月,高台县农业农村局原副局长马某某等人因监管不力导致渠道工程质量问题,受到严肃处理。”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负责人介绍。针对该领域信访举报和问题线索,市纪委监委开展“大起底、大排查”,运用“室组”“室组地”联动机制研判疑难案件。今年以来,累计查处问题8件19人,立案9人,处分5人。

科技赋能筑防线 源头治理强根基

为实现监督常态长效,市纪委监委构建“纪检监察+职能部门+县区纪委监委+群众监督”多元联动机制,推动建立跨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共享问题清单、整改进度和线索信息,形成监督合力。

科技为监督插上“智慧翅膀”。市纪委监委推动农业农村部门全面接入“全国农田建设综合监测监管平台”,融合巡田助手APP、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等数字系统,构建全流程线上监督网络,强化资金穿透式监管。群众通过手机即可反映工程质量、资金使用等问题,实现“指尖监督”一键直达。对“灌溉设备操作难”“出水栓漏水”等诉求,依托平台建立“受理—转办—整改—反馈—回访”闭环机制,专项整治以来已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60余件。

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市纪委监委推动市政府印发《张掖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管理办法》,推动市县两级修订完善项目管理、资金使用、建后管护等制度24项。以临泽县为例,该县连续两年开展专项整治,采取“实地踏查+片区协作+专项巡察”方式,对30个重点项目“地毯式”排查,通过“田间问诊”解决问题61个;将项目资产全量录入信息平台,实现资金流转透明、资产动态可管。

提质增效惠民生 筑牢粮安“耕”基

监督成效最终体现在田畴沃野间。临泽县新华镇胜利村村民赵国栋对智能化灌溉赞不绝口:“以前手动开阀门费时费力,现在电子球阀手机操控,每亩节本增效150元左右!”随着整治深入,全市高标准农田工程质量显著提升,基础设施持续完善。截至目前,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56万亩,占永久基本农田面积的75.9%;其中水肥一体化高标准农田225万亩,占比达63.2%,农业用水效率大幅提升。

建管并重才能长效发力。该市着力破解“重建设、轻管护”难题,建立权责清晰的建后管护机制,明确管护主体、责任和经费。市级财政安排33.8万元专项资金,引入第三方机构参与项目验收;包抓工作组采取“半月调度+专项督办”模式,直插现场“解剖式”督导,破解县区自查动力不足问题。通过市县民生诉求联动响应、“田间问诊”“田保姆”服务等举措,推动“民生诉求”转化为“整改清单”,确保高标准农田建成一亩、管好一亩、见效一亩。

沃野平畴,希望无限。如今行走在张掖乡间,平坦机耕道纵横延展,坚固防渗渠蜿蜒交错,高标准农田绘就出一派好“丰”景。张掖市以全链条监督查纠问题、规范管理、完善制度,用铁纪守护良田沃土,为筑牢国家粮食安全根基注入坚实力量。(供稿:杨义磊 王梦婷 )


(编辑:王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