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廉政要闻 > 媒体聚焦 > 正文

张掖日报:利剑高悬护民生 巡察赋能促振兴

——张掖市对村(社区)巡察工作综述


发布时间:2025-08-14 10:47:28来源:张掖日报 分享

mmexport1755136639489_副本1.jpg

mmexport1755136754276_副本.jpg


利剑高悬护民生 巡察赋能促振兴

——张掖市对村(社区)巡察工作综述


  做好对村巡察工作,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关系乡村振兴成色。五届市委以来,张掖市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对村巡察工作推进座谈会精神和省委工作安排,以“四破四立”为牵引,在村级党组织换届前完成66个乡镇(街道)及所辖903个村(社区)巡察有形有效全覆盖,发现问题11009个,移交问题线索343件,党纪政务处分39人。张掖村级巡察经验在全省对村巡察工作推进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

破守立攻 抓统筹 强谋划 促深化

事以谋成,能者谋局,智者谋势。张掖市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加强统筹谋划,精心组织实施,举全市之力纵深推动对村巡察工作走深走实。

从责任入手,上下联动、齐抓共推。市委既彰显于胸怀“国之大者”的战略格局,也浸润在为民服务的细微之处,自觉扛牢主体责任,将对村(社区)巡察放在乡村振兴战略大局中谋划,纳入巡察工作五年规划部署,5次召开常委会会议研究安排,主要负责同志亲自谋、带头抓,6次听取对村巡察工作情况汇报,4次深入村社一线督导巡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县区党委跟学照做,既严格对标对表,又创造性抓好推进。

从引领抓起,谋深思路、抓实举措。市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在全省率先出台《深化对乡镇和村(社区)党组织巡察的指导意见》,从制度层面对村(社区)巡察做出明确规定。相关负责同志靠前指挥、带头督导,深入基层“解剖麻雀”。市县巡察机构认真组织实施,不断深化对村巡察工作。

从规范着眼,建立标准、完善机制。注重推进对村(社区)巡察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立“市统筹、县主责、部门联动、乡镇(街道)参与”工作机制,构建“一份意见引领、一把标尺分类、一张清单监督、一套流程贯通、一组模板保障”的“五个一”对村巡察制度体系,以规范化刚性约束,推动对村巡察质效双提升。

从监管发力,严督实导、以督促改。建立常态化指导督导机制,先后派出3个指导督导组对六县区巡察工作开展实地督导,发现和推动解决各类问题254个。严格落实报告报备制度,动态掌握情况,统筹推进对村(社区)巡察工作全覆盖。建立“压力传导+检查督导+培训指导+专题辅导”为主的随组入村嵌入指导工作模式,“跟班式”对县区35个对村(社区)巡察组开展指导督导,帮助巡察组发现问题389个,新增线索12个。

破散立聚 抓关键 攻重点 强监督

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张掖市立足对村巡察点多面广、线长量大的实际,以“三盯三看”为靶向,从群众的“痛点”破题、向“实效”发力,推动对村巡察更加精准有效。

盯党中央决策部署抓巡察,看执行落实实效。聚焦“国之大者”,整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保障粮食安全等相关政策文件163份,细化为12项监督重点、38种表现形式,发现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措施落实不到位、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差距等问题922个。聚焦“民之盼者”,系统梳理村(社区)强农惠民共性政策、对农村政策、对城市社区政策三类清单,围绕国家项目资金和城乡低保、种粮补贴等惠民政策逐条逐项对照核实,发现和解决低保评定不规范、惠民资金发放不及时、村务公开不到位等问题4388个。聚焦“责之重者”,着眼张掖“一屏三地”功能定位,紧扣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任务,明确玉米制种、水资源管理等22个重点领域精准巡察,切实把对村巡察贯穿到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过程、各方面,发现并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有差距、基层治理能力有短板、玉米制种服务费收取不规范等问题5699个。

盯基层党组织建设抓巡察,看履职尽责实绩。突出重点村,推行提级巡一批、乡村一体巡一批、直接巡一批“三个一批”模式,将全市村(社区)划分为示范引领、和谐稳定、社情复杂三个类别,因地制宜、因村施策,防止“千村一面”。市级侧重矛盾集中、问题多发的社情复杂村,提级巡察117个村(社区),发现问题1448个,线索70件。突出重点人,紧盯村“两委”班子特别是“一肩挑”人员,细化梳理“一把手”监督清单7类20项,推行“田野巡察”“背包巡察”“码上巡察”等做法,全面了解掌握履职情况。五届市委以来,共发现村“两委”班子成员问题3012个,其中“一把手”问题496个,移交线索209件,立案查处23人,移送司法机关3人。突出重点事,紧盯村(社区)党组织职能职责和小微权力清单,重点查看党建工作责任制落实、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带富作用发挥和党员教育管理等情况,发现并推动解决各类问题2719个,助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盯密切党群关系抓巡察,看群众满意实情。以群众诉求为题,紧盯群众反映强烈的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等方面问题,有效整合财政、民政、人社、市场监管等部门数据,利用大数据信息比对筛查,精准锁定群众身边腐败问题线索,向纪委监委移交问题线索26件,给予9人次党纪政务处分,形成显著震慑效果。以群众关切为题,结合被巡察村党组织实际,制定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为民办实事、农村“三资”管理等适用性较强的问题个性清单17个,直奔问题去、盯着问题查,着力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五届市委以来,推动解决通村道路年久失修、学生教材费未及时清退、天然气同城不同价等具体问题572件,着力打响“巡村至少解决一件实事”品牌。

破繁立简 精施策 激活力 提质效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张掖市不断优化巡察工作方式方法,积极探索符合基层监督的路径方式,避免“大水漫灌”和“一刀切”。

注重优化流程,着力减负增效。坚持精简高效、务实管用的原则,探索运用“五优化”,提升村级巡察质效。即:优化时间安排,对村巡察不安排在春种、秋收等农忙时节;优化巡察流程,只在乡镇集中召开动员部署会议和反馈会议;优化现场环节,不听取村级党组织汇报,简化查阅资料环节、把主要精力用在走访了解群众方面;优化报告方式,以乡镇为单位形成巡察报告,对村(社区)形成问题清单;优化整改环节,变被巡村单独整改为乡镇党委牵头、被巡村配合统一整改。

注重群众参与,倾听群众呼声。坚持“开门巡察”,推行“五必访”“六必谈”“六必看”,最大限度让群众点题、巡察组破题。探索建立“互联网+巡察”工作模式,推行“码上巡”,实现反映问题“码上点”,意见建议“码上提”,全面收集群众意见建议,让群众广泛参与。五届市委以来,市县对村巡察共走访群众4.27万余户,发放问卷调查2.4万余份,个别谈话8248人次,收集民情民意3587条,“码上巡察”受理信访反映433件。

注重贯通融合,形成监督合力。坚持把贯通融合的要求落实到巡察工作全过程,建立《对村(社区)巡察协作配合机制》,强化巡察与组织、宣传、审计、信访等各类监督主体的协调贯通,做到巡前信息无缝对接、巡中工作相互借力、巡后成果充分运用。探索建立《巡察工作“室组地巡”贯通融合机制》,从信息互通、人员互派、线索研判等方面,统筹推进巡察机构与纪委监委力量整合、程序契合、工作融合。探索“党委组织、职能部门协助”的对村(社区)巡察人员配备模式,共建人才库、专家智库。五届市委以来,共召开部门联席会议25次,线索分析研判会议21场次。

破虚立实 抓整改 办实事 增福祉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张掖市在构建整改闭环体系上持续发力,让群众在巡察整改中切实感受到“看得见的变化”与“摸得着的实惠”。

“闭环式”推动整改落实。建立集中反馈和“一对一”反馈相结合、“双反馈”与“双通报”相衔接、“四方会审”同“函告提示”相配套的整改工作机制,推动巡察整改走深走实。健全完善纪检监察机关、组织部门对巡察整改问题日常督办、巡察机构进行动态督办的“双督办”机制,推动“问题整改”向“全域治理”深化,护航乡村振兴。五届市委以来,对村(社区)巡察反馈问题已完成整改6763个,整改率98%。

“全域式”深化标本兼治。坚持以巡促改、以巡促建、以巡促治,全面推行立行立改机制,对路灯不亮等即知即改问题现场交办、3日内整改到位;对用水用电等需投入项目、资金解决的问题,同步向县直部门和乡镇移交、督促整改;对党组织功能作用发挥不足等普遍性、倾向性、典型性问题,督促行业主管部门开展专项整治、深化系统治理。五届市委以来,向同级党委政府提交专题报告68份,市县两级先后开展“三治理一挂牌”“两治理两深化”、农田防护林建设、农村移风易俗等22个专项治理,推动完善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等制度312项,解决“行路难”“饮水难”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654个,评选巡村推动解决民生实事优秀案例36个,全域打造“巡村至少解决一件实事”品牌。

“立体式”评价整改成效。建立完善“三维比对”评估模式,通过信访数据纵向分析,比对过往与本轮巡察期间信访数量、类型及重复率,精准识别反复改、改反复的顽固问题;通过业务指标横向对比,将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惠农惠民政策落实、村集体“三资”管理、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等纳入评估体系,反映被巡察村级党组织工作履职情况;制定《巡察反馈问题整改成效评估办法》,在每轮巡察反馈问题整改结束后,成立工作组评价被巡察单位整改成效,综合研判反馈问题整改落实情况和工作成效。截至目前,市县共组织对852个村(社区)党组织整改质效进行群众评价,群众满意度97.6%。

利剑光耿耿,佩之使我无邪心。张掖市将始终坚持巡察为民理念,总结运用经验,把握科学方法,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深入推进对村巡察高质量发展,让风清气正、物阜民丰的乡村画卷更加壮美!(供稿:陈德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