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终于拿到了‘红本本’,心里真踏实,党和政府真是为我们小区住户办了一件大好事。”日前,在甘肃省张掖市不动产登记事务中心大厅,家住甘州区博金御湖湾小区的苏先生激动地对记者说。
2014年7月,博金御湖湾小区因开发商资金链断裂、拖欠银行贷款,小区土地被外地法院依法查封,小区住户多年来一直无法办理不动产登记。随着甘肃省化解因历史遗留问题导致的国有土地上已售城镇住宅“登记难”工作不断推进,博金御湖湾小区业主们近期陆续拿到了“红本本”。目前,张掖市共化解2.6万套“登记难”房屋的历史遗留问题,占全部已发现问题的95.28%。
在化解“登记难”过程中,张掖市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的作用,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跟进监督、精准监督、全程监督,推动了工作高效开展。
坚持高站位,开展“系统式”监督
为加强组织领导,张掖市将化解“登记难”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一项重要内容,成立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先后6次召开会议,听取汇报、通报进度、研判形势。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带头深入县(区)、相关部门和问题小区,现场协调解决具体问题,确保化解工作任务按时保质完成。各县(区)同步成立相应机构,全市形成党政同责、上下联动、合力攻坚的良好局面。
市、县(区)两级还制定专项监督实施方案,采取查责任落实、纠治政治站位不高,查政策落实、纠治落实力度不够,查行业风气、纠治工作作风不实,查消极腐败、纠治侵害群众利益的“四查四纠”方式,开展专项监督治理。同时,抽调精干力量组建专班,建立督导机制。横向上,定期与市委市政府督查组、市化解历史遗留问题办公室沟通情况,双向反馈信息,掌握整体进度;纵向上,实行市、县(区)一体运行,推动全市上下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统一步调。
提升精准度,开展“点穴式”监督
张掖市本级、县(区)均采取数据比对、区域划分、实地走访等方式,摸排开发建设主体灭失、用地手续不完善、未办理竣工验收手续等10大类共20个方面的问题,由相关责任单位分级分类建立问题台账。
在此基础上,按照“一小区、一方案、一专人、一措施”要求,相关部门组织人员深入小区协调解决问题,宣讲登记政策和办理流程。其中,针对博金御湖湾小区整宗土地被查封无法登记办证的问题,市中级人民法院派专人外出对接查封土地的法院、债权人,协调解除查封,推进化解工作。
市纪委监委还采取联动监督方式,先后2轮次深入县(区)开展监督检查,发现化解进度慢、手续不完备、配合不积极、办证进度慢、无法办理相关手续等5个方面16类问题,并推动问题解决。通过督促“一把手”带头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目前已解决各类难点堵点问题19个。
紧盯全过程,开展“嵌入式”监督
为确保成效,市、县(区)实施挂图作战,派驻纪检监察组充分发挥近距离、全天候、常态化监督优势,紧盯遗留问题多、化解难度大的23个小区,督促所驻部门制定任务书、倒排时间表、明确路线图,全力推动问题化解。
派驻市公安、法院、发改等部门纪检监察组还强化监督措施,督促职能部门采取下发督办函、约谈责任人等方式,强力推动任务落实。对工作推进慢的6家单位交办问题4个,对责任义务履行不到位的9个开发主体发函督办问题12个,约谈16名企业负责人。同时,派驻市政府办、财政局等部门的纪检监察组督促驻在部门设置专窗受理,开辟绿色通道,严格落实“并行处理、互不为前置”原则,采取证缴分离等措施,简化流程并联推进化解工作。
聚焦关键点,开展“跟进式”监督
针对监督发现的开发主体竣工验收手续不全、欠缴土地出让金、无不动产销售发票等34个问题,市纪委监委督促职能部门建立整改台账,按要求逐一整改。市自然资源局对丰泽园住宅小区涉及的288套房屋,对照问题和整改台账,采取剥离办证、强制执行等措施,目前已办理111套房屋的转移登记。
同时,对已整改的问题紧盯不放,不定期开展“回头看”,市纪委监委监督检查组深入政务大厅、办证小区现场,面对面听取群众意见,点对点督促反馈问题整改到位。在财智世家小区,检查组走访群众39户,详细询问办证登记情况,确保核查出的问题全部得到整改。为建立常态化长效机制,检查组还督促职能部门健全完善了建设项目现场公示、商品房预售不动产单元号前置、信用惩戒等30多项制度,有效遏制房地产领域违法用地建设导致的“办证难”等问题。(记者 王锋 宁晶)
(编辑:郝志国)